• gā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gāng yì mù nè

成语解释:刚:坚强;毅:果决;木:质朴;讷:说话迟钝,此处指言语谨慎。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刚毅木讷,近仁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;指坚毅质朴而不善辞令

繁体字形:剛毅木訥

英文翻译:firm , resolute , plain and prudent

刚毅木讷的意思

刚:1.硬;坚强(跟“柔”相对):刚强。刚直。他的性情太刚。2.姓。3.恰好:不大不小,刚合适。4.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;仅仅:清早出发的时候天还很黑,刚能看出前面的人的背包。5.表示行动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以前:他刚从上海回来。那时弟弟刚学会走路。6.用在复句里,后面用“就”字呼应,表示两件事紧接:刚过立春,天气就异乎寻常地热了起来。

毅:果断;坚决:毅然。毅力。

木:1.树木:伐木。果木。独木不成林。2.木头:枣木。榆木。檀香木。3.棺材:棺木。行将就木。4.质朴:木讷。5.反应迟钝:木然。木头木脑。他反应有点木。6.麻木:两脚冻木了。舌头木了,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。7.姓。

讷:说话迟钝:口讷。讷讷。

成语评论

刚毅木讷”这个词,听起来像在描述一块硬邦邦的木头,但它其实藏着很深的人生智慧。比如同事老张,开会时总是沉默寡言,但公司服务器崩溃时,他一声不吭熬夜修了三天,最后顶着黑眼圈说“弄好了”——这种“不喊苦却扛事”的样子,大概就是刚毅木讷的现实写照。

刚毅木讷就是笨嘴拙舌吗? 其实完全相反。这个词最早出自《论语》,孔子用它夸赞那些“说话谨慎但行动靠谱”的人。就像邻居王阿姨,平时见面只会笑着点头,可疫情期间她默默给独居老人送了半年菜。这种“多做少说”的实在劲儿,反而比漂亮话更有分量。

有个挺有意思的对照:刚毕业的表弟总爱在朋友圈立flag,说要每天健身读书,结果坚持不到两周。反而做汽修的二叔,二十年如一日早上六点开工,靠着这门手艺供出两个大学生。这让我想到,真正的坚持往往不需要锣鼓喧天,就像老树扎根,安静却有力。

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性格吗? 在人人争当显眼包的时代,刚毅木讷似乎成了“吃亏”的代名词。但仔细观察会发现,医院里最受信赖的医生往往是那个查房时话不多、但总能把手术做漂亮的主刀;创业团队里最不可替代的,通常是那个不参与办公室政治、专注攻克技术难题的工程师。

我自己在带团队时深有体会。有个实习生面试时紧张得说话结巴,但交给他的数据校对任务,他能把200页报表里的标点错误全挑出来。后来他成了项目质检的“定海神针”,这种静水流深的力量,往往比喧嚣的承诺更让人安心。

当然,刚毅木讷不等于封闭自我。就像山间的溪流,既有磐石的沉稳,也要懂得顺势而为。朋友开的陶艺工作室,老师傅教徒弟时总说:“手上的泥巴不会骗人,你用了多少心,烧出来的器物会说话。”这种将专注力转化为专业度的过程,或许就是古老智慧在现代的生动延续。

下次遇到话少但靠谱的人,不妨多观察他们的行动轨迹。那些沉默的坚持里,可能正藏着改变现实的力量——就像春耕时埋进土里的种子,安静生长,终成硕果。

刚毅木讷的造句

  1. 造句 “刚毅木讷,强力努行,凡学者所需之品德,兄皆有之。
  2. 造句 被徐志摩赞为“刚毅木讷,强力努行”的他,曾是哈佛大学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哲学博士。
  3. 造句 诸人都是刚毅木讷的汉子,不善言辞,他们一起举起酒袋子痛饮一口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  4. 造句 相反他觉得“刚毅木讷近仁”,倡导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,强调对一个人要“听其言而观其行”,由此才能达到脱俗的境界。
  5. 造句 属于刚毅木讷型郝龙斌,在私人场合,只要谈到孩子的教养和教育问题,总会变得滔滔不绝。
  6. 造句 “盖守常乃一刚毅木讷人也,其生平才不如识,识不如德……”这是对一个人相当高的评价。
  7. 造句 在他刚毅木讷的外表下,隐藏着一个睿智而大气的魂魄!面对着欢呼的人群,田子信默默低下头,银辉翠芒闪过天际,手中的断马长刀赫然出鞘!“混账!”。
  8. 造句 其为人,刚毅木讷,似不能言者;其接物,细密绵长,每令人不觉。
  9. 造句 相反他觉得“刚毅木讷近仁”,倡导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。
  10. 造句 他,出身低微,个性刚毅木讷,不善言辞。

"刚毅木讷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