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chuàng jù tòng réng
成语解释:亦作“创钜痛仍”。谓创伤深重而悲痛长久。
成语出处:唐·柳宗元《寿州安丰县孝门铭》:“创巨痛仍,号于穹旻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比喻遭受极大的损伤和痛苦
繁体字形:創巨痛仍
英文翻译:suffer heavy losses
创:[chuàng]开始(做);(初次)做:创办。首创。创下规矩。创新记录。[chuāng]1.创伤:创口。创巨痛深。2.使受损伤:重创敌军。
巨:1.大;很大:巨款。巨轮。巨幅画像。为数甚巨。2.姓。
痛:1.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:头痛。肚子痛。伤口很痛。2.悲伤:悲痛。哀痛。3.尽情地;深切地;彻底地:痛击。痛骂。痛歼。痛饮。痛下决心。
仍:1.副词。依然:他虽然有病,仍不肯放下工作。2.依照:一仍其旧(完全照旧)。3.延续不断:频仍。
“创巨痛仍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是不是?其实它原本应该是“创巨痛深”,指伤口巨大、痛苦深重,常用来形容经历巨大灾难或打击后的状态。比如一家公司在遭遇市场崩盘后,老板看着空荡荡的办公室感叹:“这场危机真是创巨痛深,但我们必须重新站起来。”这里的“创”不仅指经济亏损,更暗含团队信心受挫的深层创伤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和普通失败有什么区别?”关键在于程度——它特指那些动摇根基的打击。比如一位运动员在奥运选拔赛前意外骨折,她说:“这次受伤不仅是身体的疼痛,更是职业生涯的断裂,简直是创巨痛深。”这种痛苦既包含当下的挫败感,也指向未来数年的连锁影响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了新解读。我曾听创业者这样比喻:“互联网寒冬让整个行业创巨痛深,但就像森林大火后新芽萌发,我们开始更注重核心价值。”这种转化很有意思,它暗示着巨大创伤可能孕育新机遇。当代人面对挫折时,或许不必执着于“伤疤有多大”,而要关注“愈合力有多强”。
当我们在新闻里看到某地灾后重建的报道,记者常会用“创巨痛深”来形容当地状况。比如:“台风过境后的渔村创巨痛深,但志愿者们带来的不仅是物资,更是重生的希望。”这提醒我们,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修复创伤中前进的。下次遇到看似过不去的坎时,不妨想想这个成语——它既承认痛苦的重量,也暗示着跨越的可能性。
有个细节值得注意: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“创伤巨痛”,就像把“蛛丝马迹”说成“蛛丝马脚”。语言学家指出,这种误用反而让成语更易被现代人理解。毕竟在快节奏生活中,“巨大创伤带来的持续疼痛”这个意象,确实比原成语更直击人心。这或许就是语言的生命力——在规范与流变中找到新的平衡点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我发现越是经历过重大挫折的人,越能体会这个成语的分量。有位经历并购失败的企业家说:“创巨痛深教会我的不是躲避风险,而是校准风险。”这种认知转变很有意思,就像树木受伤处会形成更坚硬的结痂组织,人类的成长往往也藏在最深的伤口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