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bié
  • bà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ié bào pí pá

成语解释:别:另外。指移情他人或改嫁

成语出处: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》:“故人情重,实不忍别抱琵琶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女性

繁体字形:别抱琵琶

英文翻译:Don't hold the lute

别抱琵琶的意思

别:[bié]1.分离:告别。临别纪念。久别重逢。别了,我的母校。2.另外:别人。别称。别有用心。3.转动;转变:她把头别了过去。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。4.姓。5.区分;区别:辨别。鉴别。分门别类。6.差别:天渊之别。7.类别:性别。职别。派别。级别。8.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、布等物体上: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。胸前别着一朵红花。9.插住;用东西卡住:皮带上别着一支枪。把门别上。10.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。11.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,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,使不能正常行进:别车。12.表示禁止或劝阻,跟“不要”的意思相同:别冒冒失失的。你别走了,在这儿住两天吧。别一个人说了算。13.表示揣测,通常跟“是”字合用(所揣测的事情,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):约定的时间都过了,别是他不来了吧?[biè]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(多用于“别不过”):我想不依他,可是又别不过他。

抱:1.用手臂围住:母亲抱着孩子。2.初次得到(儿子或孙子):听说你抱孙子了。3.抱养(孩子):这孩子是抱的,不是她生的。4.结合在一起:大家抱成团,就会有力量。5.心里存着(想法、意见等):青年人都抱着远大的理想。对他的这种决定,许多人抱有看法。6.表示两臂合围的量:一抱草。两抱粗的大树。7.孵(卵成雏):抱小鸡儿。抱窝。

琵:〔琵琶〕拨弦乐器。体半梨形,曲颈,四弦。戴假指甲弹奏。音域广阔(能奏所有半音),音色独特,技法丰富。常用于独奏、合奏和伴奏。

琶:见〔琵琶〕

成语评论

哎哟,今天咱们来唠唠“别抱琵琶”这个成语,估计很多人第一次听会有点懵——这到底是啥意思?别急,咱慢慢掰扯。先说个例句:“他嘴上说要辞职创业,结果转头又续了三年合同,真是别抱琵琶啊!” 你品,你细品,这感觉是不是像藏着掖着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?

等等,这成语到底咋来的?其实啊,“别抱琵琶”原本是化用白居易《琵琶行》里的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,但意思早就跑偏了。现在多用来形容人做事不干脆,或者心里有别的算盘却装模作样。举个生活化的例子:比如你闺蜜说“减肥绝对不喝奶茶”,结果朋友圈下一秒晒出珍珠奶茶配文“偶尔放纵”——这不就是现代版别抱琵琶嘛!
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:为啥非得用“琵琶”这个意象?嘿,问得好!琵琶在古代既是乐器,也带点风尘气儿。你想想,抱着琵琶半遮面的样子,可不就是欲说还休、藏着真心思?所以用“别抱琵琶”比喻心里有主意却不明说,简直不要太形象!

不过啊,我倒觉得这成语放现在可以更积极点用。比如职场里有人偷偷学新技能准备转行,表面还在认真做现在的工作——这种“别抱琵琶”其实是未雨绸缪,算不上坏事。关键得看动机是恶意隐瞒还是合理规划,对吧?生活嘛,谁还没点自己的小算盘呢?

再举个反例:电视剧里常见的那种反派,嘴上说合作共赢,背地里捅刀子,这才是真正的“别抱琵琶”。但咱普通人日常的“口是心非”,多数时候也就是图个自我保护或者避免尴尬。说到底,只要不害人,偶尔“琵琶别抱”一下,倒也无伤大雅。

最后扯句实在的:语言这玩意儿啊,本来就是活的。就像“别抱琵琶”这成语,用好了能精准表达那种微妙的人际关系。但咱也得记着,做人做事最要紧还是真诚打底——琵琶可以偶尔抱着玩花样,心可得摆正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