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bié lèi fān mén
成语解释:按一定标准分成门类。参见“分门别类”。
成语出处:清 蒋士铨《临川梦 隐奸》:“将江浙许多穷老名士,养在家中,寻章摘句,别类分门,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指按事物性质分类
繁体字形:别類分門
英文翻译:Taxonomy
别:[bié]1.分离:告别。临别纪念。久别重逢。别了,我的母校。2.另外:别人。别称。别有用心。3.转动;转变:她把头别了过去。这个人的脾气一时别不过来。4.姓。5.区分;区别:辨别。鉴别。分门别类。6.差别:天渊之别。7.类别:性别。职别。派别。级别。8.用别针等把另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、布等物体上:把两张发票别在一起。胸前别着一朵红花。9.插住;用东西卡住:皮带上别着一支枪。把门别上。10.用腿使绊把对方摔倒。11.两辆车朝同一方向行驶时,一辆车强行驶入另一辆车的车道,使不能正常行进:别车。12.表示禁止或劝阻,跟“不要”的意思相同:别冒冒失失的。你别走了,在这儿住两天吧。别一个人说了算。13.表示揣测,通常跟“是”字合用(所揣测的事情,往往是自己所不愿意的):约定的时间都过了,别是他不来了吧?[biè]改变别人坚持的意见或习性(多用于“别不过”):我想不依他,可是又别不过他。
类:1.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:种类。分类。同类。2.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:分成几类。两类性质的问题。3.类似:类人猿。类新星。画虎不成反类狗。4.姓。
分:[fēn]1.区划开:分开。划分。分野(划分的范围)。分界。分明。条分缕析。分解。2.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:分发。分忧。分心劳神。3.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:分会。分行(háng)。4.散,离:分裂。分离。分别。分崩离析。分门别类。5.辨别:区分。分析。6.区划而成的部分:二分之一。7.一半:人生百年,昼夜各分。春分。秋分。[fèn]1.名位、职责、权利的限度:分所当然。身分。分内。恰如其分。安分守己。2.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:成分。天分(天资)。情分(情谊)。3.料想:“自分已死久矣”。4.同“份”,属于一定的阶层、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:知识分子。
门:1.房屋、车船或用围墙、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:前门。屋门。送货上门。2.装置在上述出入口,能开关的障碍物,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:铁门。栅栏门儿。两扇红漆大门。3.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:柜门儿。炉门儿。4.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:电门。闸门。球进门了。5.门径:窍门。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。6.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,现在指一般的家庭:张门王氏。长门长子。满门。双喜临门。7.宗教、学术思想上的派别:儒门。佛门。左道旁门。8.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:拜门。同门。门徒。9.一般事物的分类:分门别类。五花八门。10.姓。
哎呦,最近总听人说“别类分门”,这成语到底啥意思啊?说白了就是给东西分门别类嘛!比如你收拾衣柜,把T恤、外套、裤子分开叠放,这不就是典型的“别类分门”操作吗?
那成语里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呢?嘿,你别说还真有!比如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这八个字,简直把分类思维讲得明明白白。就好比朋友圈里,喜欢打篮球的自然会扎堆聊NBA,爱看书的肯定凑一块儿讨论余华莫言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?
等等,成语里还有更直观的分类示范吗?必须有啊!“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”这俗语,乍听像讲遗传,细品就是分类学的雏形——九个龙子按特性分出了囚牛、睚眦这些不同工种,妥妥的古代版职业规划指南嘛!
话说回来,分类这事真有那么重要?我跟你讲,太重要了!就像超市里要是把洗发水和酱油摆一起,咱还不得找得头晕眼花?成语里的“泾渭分明”说的就是这个理——清浊两股水流各走各道,界限清楚效率才高啊!
不过分类太死板会不会有问题?这就得搬出“刻舟求剑”的典故了。那楚国人非要在船帮刻记号找剑,完全没考虑到船在移动的实际情况。所以说分类也得灵活变通,就像现在流行跨界合作,学科交叉创新,死守老套路可要闹笑话哦!
依我看啊,分类就像给知识装抽屉,重点不在抽屉多漂亮,而是拉开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。咱们学成语也别光背释义,试试按主题分类:动物类的“如鱼得水”,自然现象的“雨后春笋”,数字开头的“九牛一毛”...这么一整理,记起来可比硬背轻松多啦!
最后唠句实在的,学成语就跟吃火锅似的——毛肚要七上八下,脑花得煮够时间,分类处理才能吃出最佳风味。下次看到“分门别类”这个词,不妨想想自家冰箱怎么分区,保准记得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