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n
  • hòu
  • yǎ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án fǔ hòu yǎng

成语解释:身体前后晃动。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。

成语出处: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一章:“手臂一推一拉,腰肢前俯后仰,尖削的船头就切着浪水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状语;形容大笑的样子

繁体字形:前頫后仰

英文翻译:bend forward and backward

前俯后仰的意思
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
俯:敬辞,旧时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:俯允。
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
仰:[yǎng]1.脸向上,与“俯”相对:仰首。仰望。2.敬慕:久仰。敬仰。3.依赖:仰承。仰赖。仰仗。仰人鼻息。4.旧时公文用语。上行文中用在“请、祈、恳”等字之前,表示恭敬;下行文中表示命令:仰即尊照。5.服下,指服毒:仰药(服毒药自杀)。仰毒。6.姓。[áng]古同“”,情绪高。

成语评论

前俯后仰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夸张,但生活中还真能找到对应的场景。比如老张在茶馆说相声时,台下的大爷们笑得前俯后仰,茶杯里的水都晃出来了。这时候有人会问:“这个动作到底怎么算前俯后仰?”其实很简单——身体先向前弯得像鞠躬,再猛地向后仰,就像被突然戳中笑穴似的。

上周社区组织露天电影,银幕上男主角踩到香蕉皮滑倒的瞬间,前排小孩突然前俯后仰地拍着座椅大笑,连带后面三排观众都被这波浪式的笑声感染。有观众嘀咕:“至于笑成这样吗?”仔细想想,这种集体爆笑的场景里,前俯后仰更像是种情绪传递的肢体语言,比单纯说“太好笑了”更有画面感。
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变化。朋友聚会玩“你画我猜”时,小李把“长颈鹿”画成三脚凳,围观群众顿时前俯后仰,有人甚至笑到蹲在地上。现在年轻人更习惯说“笑到打滚”,但书面表达时,“前俯后仰”依然保持着独特的形象感,就像动态表情包突然定格在文字里。

观察发现,这个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动态感。相比静态的“开怀大笑”,前俯后仰自带连续动作,能让人联想到摇晃的竹竿、起伏的麦浪。下次看到有人在地铁里盯着手机突然前俯后仰,别怀疑——他八成是刷到了特别搞笑的短视频。

语言学者做过统计,这类动作型成语的使用率比形容词高23%。毕竟说“笑得前俯后仰”,比单纯说“特别好笑”多了份身临其境的生动。就像上周邻居家二哈追着自己尾巴转圈,把阳台上浇花的王奶奶看得前俯后仰,手里的洒水壶画出一道闪亮弧线。

成语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,它更像会变形的橡皮泥。当短视频博主用0.5倍速演绎前俯后仰的动作,配上罐头笑声特效,这个两千年前的成语突然就接上了现代生活的Wi-Fi信号。语言的有趣之处,就在于总能在新旧碰撞里找到平衡点。

前俯后仰的造句

  1. 造句 “妙极了,妙极了!”爸爸也笑得前俯后仰,连连夸我想得周到。个家人都乐成了一团,妈妈指着我和爸爸说:“看你们父子俩,简直成了兄弟俩了。”此刻,我觉得爸爸真像个大小孩。我多么希望我和爸爸永远是这样快乐。
  2. 造句 那个幽默故事让我们笑得前俯后仰。
  3. 造句 姜昆说相声真棒,听众笑得前俯后仰。
  4. 造句 一句话说得我破涕为笑,笑得前俯后仰。
  5. 造句 他东倒西歪,前俯后仰,像是喝醉了酒.
  6. 造句 这椅子不结实,别在上面前俯后仰地乱动.
  7. 造句 他再也忍不住,前俯后仰地大笑起来。
  8. 造句 小丑一出现在舞台上,观众们个个笑得前俯后仰.
  9. 造句 一通无厘头式的开场白,便把全场观众逗得前俯后仰.
  10. 造句 她们不由得前俯后仰地大笑起来,彼此靠着肩膀才没有倒下去.

"前俯后仰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