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án qián hòu hòu
成语解释:详情,细节,里里外外
成语出处: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21回:“伍星把朱吉利害之言,前前后后一一说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事情的详情
繁体字形:前前后后
英文翻译:Before and after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“前前后后”这个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前面和后面”,但实际使用时通常指事情的全过程或所有细节。比如搬家时,你可能需要“前前后后收拾了三天”,这里的“前前后后”不仅指时间跨度,还暗示了整理物品、打包、搬运等一系列动作的完整流程。
自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时间吗?不完全对。除了时间上的连贯性,“前前后后”也能强调空间上的全面覆盖。比如:“他前前后后检查了房间的每个角落”,这里的“前前后后”更多指空间方位的彻底性,而非单纯的时间顺序。
有个有趣的观察: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凸显“系统性”。比如创业故事里常说:“前前后后见了二十多个投资人”,这句话不仅说明见面次数多,更暗示了准备商业计划书、调整话术、跟进反馈等完整过程。就像拼图游戏,单块碎片不重要,关键是所有碎片拼出的完整画面。
自问:日常对话中怎么用才自然?记住两个要点:1. 搭配具体动作更生动,比如“前前后后修改了八遍稿子”比单纯说“修改很多次”更有画面感2. 用数量词强化效果,像“前前后后跑了五家医院”比模糊表述更能传递过程的艰辛
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成语的“弹性”。它既能描述宏观的人生轨迹——“前前后后换了三份工作才找到方向”,也能用在微观场景:“做这道菜要前前后后加三次水”。这种适应性让它成为汉语里特别实用的表达工具。
有个反直觉的用法:当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时,用这个成语反而能制造反差。比如朋友问“修电脑很难吗?”,你可以回答:“前前后后拆装了四次才弄好”,瞬间让对方理解事情背后的曲折。这种表达比直接抱怨“特别麻烦”更有说服力。
最后想说,这个词自带“复盘视角”。当你说“前前后后想了半个月”,其实已经在暗示自己经过了全面思考。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慎重态度,又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了合理性支撑——毕竟,谁不喜欢做事周全的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