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n
  • màn
  • hòu
  • gō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án màn hòu gōng

成语解释:慢:傲慢。以前态度傲慢,后来恭敬有礼。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
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王荆公传》第16章:“知制诰与翰林学士,相去几何?此而谓其前慢后恭见利忘义,何深文之甚?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指人的前后态度

繁体字形:前慢后恭

英文翻译:Before slow and after courtesy

前慢后恭的意思
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
慢:1.速度低;走路、做事等费的时间长(跟“快”相对):慢车。慢走。慢手慢脚。你走慢一点儿,等着他。2.从缓:且慢。慢点儿告诉他,等两天再说。3.莫;不要:慢道。慢说。4.姓。5.态度冷淡,没有礼貌:傲慢。怠慢。
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
恭:1.恭敬:恭候。恭贺。洗耳恭听。2.姓。

成语评论

前慢后恭”这个成语,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“先冷后热”的态度变化。举个例子:小李第一次见客户时,因为不了解对方身份,只是简单打了个招呼;后来得知对方是公司大股东,立刻主动端茶倒水、详细介绍方案。这种前后反差,正是成语的生动写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人们会出现前慢后恭的行为?”其实这背后藏着现实的人际关系逻辑。当一个人发现对方的价值或影响力超过预期时,往往会本能地调整自己的态度——就像面试时,求职者看到主考官突然推门进来,从随意坐姿变成挺直腰板一样。

我在工作中见过这样的真实案例:实习生小王起初对保洁阿姨爱答不理,直到某天看见她和董事长用方言聊天,才知道是董事长的远房亲戚。第二天他就开始主动帮阿姨拎工具,这种转变看似滑稽,却暴露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。

不过换个角度看,前慢后恭未必全是负面表现。就像网购时收到瑕疵商品,消费者从客气沟通到严肃投诉的态度升级,其实是保护权益的正当反应。关键区别在于动机:是出于利益算计,还是基于原则调整?

观察这类现象时,我发现现代人更需要在效率与真诚之间找平衡。快节奏社会里,短时间内判断他人价值确实能提高社交效率,但若过于依赖这种“变脸式”应对,可能会错失真正值得深交的人。下次遇到态度突变的情况,不妨多问自己一句:对方改变的究竟是表面态度,还是真心认同?

生活中,与其纠结他人是否前慢后恭,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长上。当自身价值足够明确时,别人的态度波动反而会成为映照世相的镜子。就像老张说的:“别人对你恭敬与否,取决于你手里拿的是扫帚还是钥匙——但真正重要的,是你心里装着什么。”这句话或许能给我们新的启发。

"前慢后恭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