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án
  • hòu
  • máo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án bá hòu máo

成语解释:《诗·豳风·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毛传:“跋,躐;疐,跲也。老狼有胡,进则躐其胡,退则疐其尾,进退有难。”后以“前跋后疐”喻进退两难。

成语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言医官札子》:“今闻诊御脉者,常以十数,工拙相杂,是非混淆,发言进药,更相倚仗,前跋后疐,左瞻右顾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进退两难

繁体字形:前跋后后

英文翻译:Before and after

前跋后疐的意思
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
跋:1.在山上行走:跋山涉水。2.一般写在书籍、文章、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,内容大多属于评介、鉴定、考释之类:跋语。题跋。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。

后:1.方位词。在背面的(指空间,跟“前”相对):后门。村前村后。2.方位词。未来的;较晚的(指时间,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天。日后。后辈。先来后到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末尾的(跟“前、先”相对):后排。后十五名。4.后代的人,指子孙等:无后。5.君主的妻子:皇后。后妃。6.古代称君主:商之先后。7.姓。

疐:[dì]古同“”,爪果的蒂。[zhì]古同“”:“狼跋其胡,载~其尾。”

成语评论

前跋后疐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,但拆开来看其实很形象。“跋”是踩到东西绊倒,“疐”则是脚底打滑,合起来就像走路时前脚被石头绊住,后脚又踩到冰面打滑,形容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。

比如同事小张最近想跳槽,新公司开出了双倍薪资,但要求他立刻到岗;老东家却突然给他升职加薪,还承诺减少工作量。他在办公室挠着头说:“我现在真是前跋后疐,既舍不得稳定的工作环境,又放不下更好的发展机会。”

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:这种情况和普通的犹豫不决有什么区别?关键在于这个成语特指客观环境造成的困境,而不是主观上的优柔寡断。就像登山时遇到前有断崖、后有落石的地形,这种被迫卡在中间的窘境,用“前跋后疐”来形容就特别贴切。

去年社区改造时就出现过典型案例。施工队挖开路面后发现地下管网比图纸上复杂三倍,继续施工可能引发停水停电,撤回重做设计又会耽误工期。项目经理举着对讲机苦笑:“咱们现在前有设计漏洞,后有居民投诉,简直是现代版的前跋后疐。”

生活中这种困境其实暗藏转机。我观察过不少类似情况,发现当事人在双重压力下往往能激发出创新思维。就像那个施工队最后选择夜间分段施工,既保证工程进度又控制了对居民的影响。有时候看似卡住的位置,恰巧是最适合观察全局的制高点。

遇到前跋后疐的处境该怎么办?与其急着做选择,不如先稳住重心。就像在溜冰场上快要摔倒时,专业教练会教你微屈膝盖降低重心。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,我会拿出纸笔把两个方向的利弊画成树状图,往往写着写着就会发现第三条路。

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让这类困境愈发常见,但换个角度看,正是这些“卡住”的时刻让我们学会暂停与思考。下次当你觉得进退维谷时,不妨泡杯茶对自己说:这不是被困住了,只是命运给了我一个中场休息的时间。

"前跋后疐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