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án chē kě jiàn
成语解释:指可以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。鉴:引申为教训。
成语出处:《清史稿 刘韵珂传》:“洋人在粤,曾经就抚,迨给银后,滋扰不休,反复性成,前车可鉴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、分句;用于人
繁体字形:前車可鑒
英文翻译:heed previous examples
前:1.方位词。在正面的(指空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门。村前村后。2.往前走:勇往直前。畏缩不前。3.方位词。次序靠近头里的(跟“后”相对):前排。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前三名。4.方位词。过去的;较早的(指时间,跟“后”相对):前天。从前。前几年。前功尽弃。前所未有。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5.方位词。从前的(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):前政务院。6.方位词。指某事物产生之前:前科学(科学产生之前)。前资本主义(资本主义产生之前)。7.方位词。未来的(用于展望):前程。前景。事情要往前看,不要往后看。8.前线;前方:支前。9.姓。
车:[chē]1.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:火车。汽车。马车。一辆车。2.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:纺车。滑车。水车。3.指机器:开车。车间。4.车削:车圆。车螺丝钉。5.用水车取水:车水。6.转动(多指身体):车过身来。7.姓。[jū]象棋棋子的一种。
可:[kě]1.许可:认可。2.能够:牢不可破。3.值得:可爱。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可不小。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可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6.适合:可人意。可口。可心。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可二十。[kè]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鉴:1.镜子(古代用铜制成)。2.照:水清可鉴。3.仔细看;审察:鉴别。鉴定。4.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:引以为鉴。前车之覆,后车之鉴。5.旧式书信套语,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,表示请人看信:惠鉴。台鉴。钧鉴。
“前车可鉴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,小明看到同事熬夜赶工导致项目出错,第二天开会时他说:“咱们得‘前车可鉴’,提前做好时间规划。”这里的关键在于,既要看到前人失误的表象,更要思考背后的原因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吸取教训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,“前车可鉴”更强调主动观察和预警功能。就像开车时看到前车突然刹车,老司机不会只是跟着减速,而是会观察路面是否有油渍或障碍物。北宋王安石变法时若能参考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教训,或许就能规避部分改革阻力。
生活中如何实际运用这个智慧?去年邻居装修时没做防水测试,结果淹了楼下三户人家。今年我家装修时,工人建议省去某些步骤,我立刻回应:“这不就是‘前车可鉴’的例子吗?”后来事实证明多花的两天检测时间,避免了未来可能的数万元赔偿。
有个有趣的悖论:为什么人们常常重复历史错误?或许因为多数人只把“前车”当作事故记录,而忽略了事故调查报告。就像炒股时看到别人追高被套,新手往往觉得“这次不一样”,却不愿深究市场周期规律。真正的“鉴”应该像考古学家修复文物,既要看清裂痕走向,也要分析胎土成分。
当代职场有个现象值得注意:95后员工更善于用“前车之鉴”规划职业生涯。他们通过行业论坛收集前辈的职场故事,像拼图般组合出发展地图。这种主动式借鉴,比单纯背诵成功学语录更有生命力。毕竟,知道哪里会塌方,比记得道路长度更重要。
最后留个思考题:当你发现两辆“前车”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时怎么办?这时候需要的是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,像气象员分析云图那样,观察变量间的相互作用。毕竟,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复刻经验,而在于培养看见规律的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