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zhuī
  • suǐ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ō fū zhuī suǐ

成语解释:剥:剥去;肤:皮肤;锥:敲打。剥人皮肤,敲人骨髓。比喻极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

成语出处:宋·司马光《遗留物第二札子》:“我辈剥肤锥髓,以供赋敛,而浩浩入群臣之家,如泥沙不惜,其心安得?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指残酷敲诈

繁体字形:剥膚錐髓

英文翻译:Exfoliate cone pulp

剥肤锥髓的意思

剥:[bāo]去掉外面的皮或壳:剥花生。剥皮。[bō]义同“”(bāo),专用于合成词或成语,如剥夺,生吞活剥。

肤:1.皮肤:切肤之痛。体无完肤。2.表面的;浮浅:肤浅。肤泛。

锥:1.锥子,一头有尖用以钻孔的工具。2.像锥子形的东西:改锥。3.用锥子一类工具钻:锥个眼儿。

髓:1.骨头里像脂肪的东西:骨髓。敲骨吸髓。2.像髓的东西:脑髓。石髓。3.事物的精华部分:精髓。神髓。4.植物茎的中心部分。

成语评论

哎哟,这成语“剥肤锥髓”听起来有点吓人,对吧?不过别慌,咱先拆开看看。字面意思是“剥开皮肤、用锥子刺骨髓”,但其实它是用来形容对他人进行极度残酷的压榨或剥削,简直像硬生生从人身上榨取最后一点价值。你可能会问:“这成语现在还有人用吗?”别说,还真有!比如最近网上有人吐槽某些公司强制员工996,网友评论道:“这哪是工作制度,简直是剥肤锥髓啊!”

这时候你可能又好奇了:“这种极端情况真的存在吗?”举个例子吧!古代史书里记载暴君征税,逼得百姓“卖儿鬻女犹不足”,史官就用“剥肤锥髓”四个字概括——你看,连皮肉骨髓都不放过,剥削得多狠!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极端案例现在少了,但换个角度看,过度内卷、透支健康的行为,是不是也算一种“现代版剥肤锥髓”呢?

等等,这里有个核心问题: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血腥的比喻?我个人觉得啊,这其实反映了人性中的警惕心。就像咱们现在说“割韭菜”“吸血”,古人用“剥肤锥髓”也是在用强烈意象提醒人们:任何索取都要有底线。你看《资治通鉴》里批评苛政,说“岂可剥肤锥髓以充私欲”,这不就是在呼吁掌权者别把老百姓当甘蔗嚼吗?

说到这儿,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。现在有些家长逼孩子学十八般武艺,钢琴围棋编程样样不落,有孩子哭诉:“我妈这培训班安排,简直是剥肤锥髓式教育!”虽然用词夸张了点,但确实反映出过度施压的问题。不过话分两头,这种“恨铁不成钢”的心态,和古代赤裸裸的剥削还是有本质区别的,对吧?

最后插句个人观点:语言真是面照妖镜,“剥肤锥髓”这种成语能流传千年,说明人类对剥削行为的认知从未改变。但值得庆幸的是,现代社会至少建立了劳动法、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“防护罩”。下次再听到有人用这个成语,不妨笑着接一句:“兄弟,法治社会了,咱得学会用法律武器防着被剥皮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