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ē xū qì pào
成语解释: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:“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。操闻之,即扯旗角包颈而逃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
繁体字形:割須棄袍
英文翻译:come down in the world
割:1.截断;放弃:割草。割爱。2.古指宰杀:割羊。割鸡焉用牛刀。
须:1.助动词。须要:务须。必须。须知。事前须做好准备。2.姓。3.等待;等到。4.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,后来泛指胡须:须发。须眉。5.须子:触须。花须。
弃:1.放弃;扔掉:抛弃。舍弃。遗弃。弃权。弃之可惜。2.姓。
袍:袍子:皮袍。棉袍儿。长袍。旗袍儿。
提到“割须弃袍”,许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惊险场面,但这个成语究竟想表达什么?先来看个例子:公司高管老张为了平息团队矛盾,主动放弃自己的管理头衔,转而以普通员工身份参与项目。同事私下议论:“他这是学曹操割须弃袍啊,舍了面子保大局。”
这个成语源自《三国演义》中曹操潼关战败的典故。马超追击时,曹操割断长须、扔掉红袍,伪装成小兵才得以逃脱。有人问:这明明是个狼狈逃命的故事,怎么就成了智慧象征?其实关键在于“取舍”——当外在标签成为生存阻碍时,果断舍弃反而能打开新局面。
现代生活中类似情景并不少见。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临时被平台限流,立即转战短视频平台重新积累粉丝;又像传统企业砍掉过时产品线,集中资源开发新领域。这些行为本质上都在实践“割须弃袍”的底层逻辑:形式上的退让,恰恰是为了实质上的前进。
有意思的是,这个成语还暗含身份重构的哲学。就像春天树木主动落叶是为新芽腾空间,人在特定阶段必须打破固有形象。有位创业者朋友分享过真实经历:他卸任CEO改当产品顾问后,反而促成公司关键转型。这种主动降维往往比硬撑面子更能赢得尊重。
当然,任何策略都有适用边界。就像古人不会平白无故割须,现代人也不必事事委曲求全。关键在于判断何时该坚守阵地,何时该转换赛道。仔细观察会发现,真正高明的人生策略,往往在“死守原则”与“灵活变通”间保持着精妙的平衡。
当我们下次看到有人做出看似“掉身价”的选择时,或许该多些理解。毕竟,能放下身段重新出发的勇气,有时候比固守原地更需要智慧。就像褪去外壳的螃蟹才能获得新生,暂时的形态改变,可能正是通向新天地的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