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ē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
成语解释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,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复句式;作分句;指不值得小题大作
繁体字形:割鶏焉用牛刀
英文翻译:How to use ox knife to cut chicken
割:1.截断;放弃:割草。割爱。2.古指宰杀:割羊。割鸡焉用牛刀。
鸡:1.家禽,品种很多,嘴短,上嘴稍弯曲,头部有红色的肉冠。翅膀短,不能高飞。也叫家鸡。2.(Jī)姓。
焉:1.跟介词“于”加代词“是”相当:心不在焉。善莫大焉。2.疑问代词。哪里;怎么(多用于反问):焉有今日?。焉能不去?。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3.乃;于是:必知乱之所自起,焉能治之。4.表示肯定的语气:有厚望焉。因以为号焉。5.姓。
用:1.使用:用力。用兵。公用。大材小用。2.费用:用项。家用。3.用处:功用。多少总会有点用。4.需要(多用于否定式):天还很亮,不用开灯。东西都准备好了,您不用操心了。5.吃、喝(含恭敬意):用饭。请用茶。6.引进动作、行为所凭借的工具、手段等:用笔写字。用老眼光看人。7.因此;因8.(多用于书信):用特函达。9.姓。
牛:1.哺乳动物。草食,反刍。家牛有黄牛、水牛和牦牛等。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;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;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。中国黄牛有秦川牛、南阳牛、鲁西黄牛、延边黄牛等;水牛有温州水牛、滨湖水牛等良种。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。2.比喻固执、倔强,也比喻威风、神气:牛脾气。牛哄哄。他的样子可真牛。3.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4.牛顿的简称。
刀:1.切、割、削、砍、铡用的工具,一般用钢铁制成:菜刀。镰刀。铡刀。铣刀。一把刀。2.用于劈或刺的兵器:大刀。朴刀。刺刀。3.形状像刀的东西:冰刀。双刀电闸。4.计算纸张的单位,通常一百张为一刀。5.姓。
“割鸡焉用牛刀”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奇怪——杀鸡为什么要用宰牛的大刀?其实它背后藏着个有趣的生活智慧:解决问题要选合适的工具。比如小王给手机贴膜,翻箱倒柜找出裁缝剪刀,结果手一抖把膜剪坏了。这时候邻居递来张小卡片:“贴膜用美工刀更方便啊!”
这个成语只能用在生活小事里吗?当然不是。某公司开发新功能时,工程师团队坚持要用区块链技术,结果三个月后项目因成本过高叫停。其实用普通数据库就能满足需求,这种“技术军备竞赛”反而拖累进度。就像用手术刀削苹果,虽然锋利,但既浪费资源又增加风险。
上周去朋友家做客,发现他正在用专业单反相机拍外卖点评。我笑着提醒:“手机镜头拍美食绰绰有余啦。”没想到第二天他兴奋地告诉我,改用手机后反而拍得更自然,还省下调整参数的麻烦。这让我想到:有时候简单工具反而能激发创造力,就像儿童用蜡笔能画出比成人更生动的涂鸦。
为什么人们总爱“大材小用”?观察发现,职场新人常犯这个错误。实习生小李曾用Python写了个自动整理表格的程序,而实际上Excel公式10分钟就能搞定。后来他意识到:专业能力就像工具箱,关键是找准应用场景。现在他既会写代码,也懂得何时该用基础办公软件。
有次在小区看到物业用高压水枪冲洗公告栏,水花四溅弄湿了整面墙。其实抹布加清洁剂就能解决的问题,非要动用专业设备。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的某种惯性思维:我们总在追逐“更高级”的解决方案,却忽略了基本方法的有效性。就像家里装修时,老师傅用水平仪和铅垂线比激光测量仪更快校准墙面。
最近辅导表弟功课时发现个有趣现象:他遇到数学题总想套用大学公式,反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。当我教他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题时,他眼睛突然亮了:“原来根本不用微积分!”这件事让我反思:知识储备丰富的人更要警惕“牛刀思维”,就像米其林厨师也得会煮方便面。
在共享办公区见过最生动的例子:创业团队租了带全景落地窗的豪华会议室开视频会议,结果阳光太强看不清屏幕,最后集体转移到咖啡厅角落才顺利完成。这个场景完美诠释了成语的现实意义——资源适配比资源堆砌更重要。就像登山时穿皮鞋不如运动鞋实用,关键要看脚下是什么路。
有个现象挺有意思:老一辈人修家电喜欢用老虎钳+螺丝刀组合,年轻人则热衷购买二十件套的专业工具组。但真遇到水管漏水时,往往是老方法更快堵住缺口。不是说新工具不好,而是提醒我们:面对具体问题时,经验判断比工具齐全更重要。就像中医把脉不需要CT机,老裁缝量体不需要3D扫描仪。
最近开始学油画,老师第一课就强调:“别急着买48色颜料盘,先学会用三原色调色。”这让我想到成语的延伸意义——掌握基础原理比依赖高级工具更有价值。就像写作初期不必追求昂贵键盘,厨艺入门阶段也用不上分子料理设备。找到那个刚好顺手的“美工刀”,往往比挥舞“牛刀”更有成就感。
每次看到家长给幼儿园孩子报编程班,就会想起这个成语。不是说早教不好,而是教育也讲究适时适量。与其让五岁孩子理解算法,不如先让他在沙坑里堆城堡。毕竟培养兴趣就像煮粥,大火快煮容易糊锅,文火慢炖才出滋味。工具可以升级,但成长过程无法压缩——这或许才是“割鸡焉用牛刀”给现代人最珍贵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