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fán zhì jù
成语解释:见“剸繁决剧”。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汪广洋传》:“浩词称其剸繁治剧,屡献忠谋,比之子房、孔明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剸繁治剧
英文翻译: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
剸:[tuán]割断,截断:“末不锐则不入,刃不薄则不~。”[zhuān]1.专擅。2.统领。
繁:[fán]复杂;繁多:纷繁。繁星。[pó]姓。
治:1.治理:治家。治国。自治。治标。治本。治淮(淮河)。2.指安定或太平:治世。天下大治。3.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:县治。府治。省治。4.医治:治病。我的病已经治好了。5.消灭(害虫):治蝗。治蚜虫。6.惩办:治罪。惩治。处治。7.研究:治学。8.姓。
剧:1.戏剧:演剧。话剧。独幕剧。这个剧的主题很鲜明。惨剧。丑剧。2.(Jù)姓。3.猛烈;厉害:剧烈。剧痛。剧饮。剧变。加剧。
工作中遇到一堆棘手任务时,你会怎么做?李经理刚接手三个部门的整合工作,每天要处理上百封邮件、协调跨区会议,还要安抚员工情绪。她用剸繁治剧的能力,把杂乱的时间表梳理成清晰的流程图,最终提前两周完成重组。这种化繁为简的本事,就像把打结的毛线团变成温暖毛衣的手艺人。
为什么现代社会特别需要剸繁治剧的能力?看看手机里同时运行的十几个APP就明白了——我们既要处理工作群消息,又要兼顾家庭群动态,还要在社交媒体保持活跃。上周小区物业改造,王阿姨作为业主代表,既要核对施工图纸,又要调解邻里矛盾,硬是把充满火药味的改造工程变成了邻里关系促进会。
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吗?其实更像是种可训练的思维体操。程序员张明开发新系统时,把原本需要20步的操作流程缩减到3个智能按钮。他说:"关键不是做更多,而是找到那个能牵动全局的牛鼻子。"就像整理乱糟糟的衣橱,与其一件件叠放,不如先给所有衣物做分类收纳。
个人认为,剸繁治剧的核心在于"抓大放小"的智慧。去年帮父母搬家时,我发现真正重要的不是打包200个纸箱,而是提前确认好水电煤的过户日期。与其在琐碎事务中疲于奔命,不如用80%精力解决影响全局的20%关键问题。
培养这种能力可以从小事练起。比如准备家庭聚餐时,先确定主菜再配佐料;处理学生社团事务时,优先解决场地审批而不是设计海报字体。就像登山时选择Z字形路线,看似绕远实则省力。下次遇到复杂任务,不妨先画张"问题地图",标红那些真正决定成败的坐标点。
在智能时代,这种能力反而更显珍贵。毕竟再先进的人工智能,也需要人类告诉它什么值得优先处理。就像导航软件能规划路线,但决定去哪里看风景的还是开车的人。掌握剸繁治剧的本领,相当于给自己装了个人生优先级过滤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