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ī fēng zhǎn làng
成语解释:冲破风浪。
成语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76.6.25:“在西沙保卫战中,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,驾着战舰,劈风斩浪,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,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、定语;指克服困难
繁体字形:劈風斬浪
英文翻译:cleave through the waves
劈:[pī]1.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:劈木柴。劈成两半。劈风斩浪。2.(木头等)裂开:板子劈了。钢笔尖写劈了。3.(嗓音)变得嘶哑:他喊了半天,声音都快劈了。4.正对着;冲着(人的头、脸、胸部):劈头。劈脸。5.雷电毁坏或击毙:老树让雷劈了。6.简单机械,由两个斜面合成,纵剖面呈三角形,如楔子和刀、斧等的刃儿就属于这一类。[pǐ]1.分开;分:劈成三股。2.分裂;使离开原物体:劈莴苣叶。3.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。
风:[fēng]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风向。风速。风级。风险。风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风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风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风潮。风靡一时。风驰电掣。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风气。风习。风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风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4.消息,传闻:风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风而动。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风景。风度。风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风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风致。风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风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风风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6.指民歌、歌谣:国风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风。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风瘫。风湿。8.姓。[fěng]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斩:1.砍:斩草除根。披荆斩棘。斩断侵略者的魔爪。2.比喻敲竹杠;讹诈。3.姓。
浪:1.波浪:风平浪静。乘风破浪。白浪滔天。2.像波浪起伏的东西:麦浪。声浪。3.没有约束;放纵:放浪。浪费。4.逛:到街上浪了一天。5.姓。
当老船长讲述年轻时穿越魔鬼西风带的故事时,总会用布满老茧的手比划:"那时我们真是劈风斩浪闯过来的。"听到这里,小水手总会追问:"后来呢?"老船长眯起眼睛望向海平面,答案藏在翻涌的浪花里——劈风斩浪不仅是与自然对抗,更是对生命韧性的考验。
现代创业者常说"要做劈风斩浪的弄潮儿",这句话常出现在科技园区咖啡厅的对话中。上周遇到个开发AI翻译器的团队,他们的原型机在测试时误把"我爱你"翻译成"我恨你",创始人却笑着说:"这就是创新的必经之路。"或许真正的劈风斩浪不在于消灭风浪,而是学会在颠簸中校准方向。
表妹备战高考时在书桌前贴了"劈风斩浪"四个大字。有次模拟考失利,她红着眼圈问我:"是不是努力方向错了?"我指着她整理的错题本说:"你看这些红笔标注,不就像航海图上标注的暗礁?"三个月后她带着录取通知书来道谢时,我明白劈风斩浪的本质是直面而非逃避问题。
有个现象很有趣:登山者从不用"劈风斩浪"形容攀登过程,但航海者却乐此不疲。这或许揭示了成语背后的空间哲学——在茫茫大海中,每个浪头都是不确定的威胁,而山岩虽险却可见。当代年轻人面临的职场挑战,不正像置身于看不见礁石的海域?这时候需要的不是鲁莽冲刺,而是培养辨别风浪的智慧。
去年在长江三峡看到的货轮给我新的启示:那些装载万吨货物的大家伙从不与急流硬碰硬,而是借助导航系统选择最佳航道。这让我重新思考"劈"与"斩"的动作内涵——或许真正的勇者都懂得,顺应规律比盲目对抗更重要。就像疫情期间转型线上的传统企业,他们用数字化的桨橹划开了新的航路。
有位渔民说过让我难忘的话:"会说劈风斩浪的都没出过海,真正在风暴里的人只顾得上抓紧缆绳。"这句话点破了成语的浪漫主义面纱。当我们用这个词赞美他人时,是否忽略了具体困境中的真实挣扎?或许下次遇到逆流而行的人,递上一杯热茶比喊口号更有温度。
最近注意到社区里送餐的外卖员,他们的电动车在暴雨中蹚水前行的样子,何尝不是现代版的劈风斩浪?这些普通人没有豪言壮语,却在每个订单里书写着生存的勇气。城市的毛细血管中,处处可见微小却坚韧的航行,这或许才是成语最生动的当代诠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