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ì wǎn kuáng lán
成语解释:力:竭力;挽:挽回;狂澜:巨大的波浪。用力阻止巨大的波浪。比喻竭力扭转险恶危急的局势。
成语出处: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障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于既倒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繁体字形:力輓狂瀾
英文翻译:turn back the powers of darkness
力:1.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。力有三个要素,即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2.力量;能力:人力。物力。目力。脑力。药力。理解力。说服力。战斗力。3.特指体力:大力士。四肢无力。用力推车。4.尽力;努力:力争上游。维护甚力。5.姓。
挽:1.拉;牵:挽弓。挽手。挽车。2.设法使好转或恢复:挽救。挽回。3.追悼死者:挽歌。挽联。4.向上卷起:挽起裤脚儿。5.同“绾”。
狂:1.精神失常;疯狂:发狂。丧心病狂。2.猛烈;声势大:狂风。狂奔。3.纵情地、无拘束地(多指欢乐):狂喜。狂欢。4.狂妄:狂言。你这话可说得有点儿狂。
澜:大波浪;波浪:波澜。微澜。力挽狂澜。推波助澜。
“力挽狂澜”这个成语到底用在哪里合适?举个例子,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,一位高管果断调整战略,引入新投资方,最终让企业起死回生。这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行动,就完美诠释了“力挽狂澜”的含义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商业场景吗?”当然不是。比如在足球比赛中,门将在最后时刻扑出关键点球,帮助球队晋级;或者医生在手术台上突发意外时冷静处理,挽救患者生命——这些场景都能用“力挽狂澜”来描述。
为什么说这个成语自带“逆袭感”?我观察到,它总出现在看似无望的转折点。就像洪水即将冲垮堤坝时,有人用身体堵住缺口;股市暴跌时,央行突然出台救市政策。这种“悬崖边的补救”总能激发人们的希望,或许这就是成语历经千年仍被高频使用的原因。
有人疑惑:“现代社会还需要个人英雄式的力挽狂澜吗?”我的看法是,与其期待某个救世主,不如培养团队的应急能力。去年某科技公司服务器瘫痪,不是靠某个工程师单打独斗,而是整个运维组协作48小时恢复数据,这种集体版的力挽狂澜或许更符合当代社会需求。
最后想说的是,力挽狂澜固然精彩,但预防危机更重要。就像消防员救火值得敬佩,但安装烟雾报警器更能避免灾难发生。与其等待需要力挽狂澜的时刻,不如在日常就筑牢防线——这才是现代人更聪明的生存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