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gōng chén zì jū
成语解释:居:当,任。做了一些成就就以有功之臣而自任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》:“因为胜利,党内的骄傲情绪,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,……,可能生长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功臣自居
英文翻译:Meritorious officials
功:1.功劳(跟“过”相对):立功。记一大功。2.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(多指较大的):教育之功。功亏一篑。大功告成。好大喜功。3.技术和技术修养:唱功。功架。基本功。4.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,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。
臣:1.君主时代的官吏,有时也包括百姓:忠臣。君臣。2.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。3.姓。
自:1.自己:自动。自卫。自爱。自力更生。自言自语。自告奋勇。自顾不暇。不自量力。2.自然;当然:自不待言。公道自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自有许多话说。3.姓。4.从;由:自小。自此。自古。自远而近。自北京出发。选自《人民日报》。来自各国的朋友。
居:1.住:居民。分居。2.住的地方;住所:迁居。民居。故居。3.在(某种位置):居左。居首。4.当;任:居功。以专家自居。5.积蓄;存:居积。奇货可居。6.停留;固定:变动不居。岁月不居。7.用于某些商店的名称(多为饭馆):同和居。沙锅居。8.姓。
“功臣自居”这个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因过去的功劳而自视甚高。比如,某公司老员工曾参与创业,后来总对新人说:“没有我当年的熬夜加班,公司早倒闭了!”这种态度反而让团队氛围变得紧张。为什么功劳反而成了人际关系的绊脚石?其实,过度强调过去的付出,容易让人忽视当下合作的重要性。
再举个例子:电视剧里常见的情节——一位将军打了胜仗后,在庆功宴上拍桌大喊:“皇帝的位置都是我给的!”这种“功臣自居”的心态,往往会引发权力猜忌。这背后反映了什么人性弱点?可能是对自我价值的过度依赖,或者对未来的不安全感。历史上的真实案例也告诉我们,真正聪明的人会像张良那样功成身退,而不是居功自傲。
生活中也有细微的体现。比如朋友帮忙搬家后总念叨:“上次要不是我借车给你,你还在路边淋雨呢!”这种把帮助当作筹码的行为,反而会消耗情谊。个人认为,功劳就像沙滩上的脚印,涨潮时会被冲淡,真正持久的价值在于持续创造新价值。
有趣的是,有些场景需要反向思考。比如某设计师坚持“这是我三年前获奖的方案,必须按这个来”,结果产品销量惨淡。这时候的“功臣心态”反而成了创新枷锁。如何避免这种情况?或许可以学学稻穗——越是饱满,头垂得越低。定期清空过去的成就,才能腾出手接住新机会。
换个角度看,适当肯定自身贡献并非坏事。比如科研团队负责人说:“这个项目确实凝聚了大家的心血,包括我十年的积累。”关键在于区分“陈述事实”和“彰显优越”。就像老茶壶煮新茶,既要保留岁月沉淀的醇香,也要保持接纳清水的包容。
最后给个小建议:当发现自己开始数算功劳时,不妨试试“功劳清零法”——假设明天重新开始,今天的成就不再作数,你还能拿出什么新本事?这种思维转换,或许能帮助打破自我设定的天花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