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iā jiǎn chéng chú
成语解释:算术的四则运算,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
成语出处:明 王九思《端正好 次韵赠邵晋夫归隐》:“端的是太平人物,谁想道命儿中加减乘除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事物的变化
繁体字形:加减乗除
英文翻译:add , subtract , multiply and divide
加:1.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:二加三等于五。功上加功。2.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;增加:加大。加强。加快。加速。加多。加急。加了一个人。3.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:加符号。加注解。4.“加”跟“加以”用法不同之点是“加”多用在单音节状语之后。5.姓。
减:1.从总体或某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:削减。裁减。减员。偷工减料。五减三是二。2.降低;衰退:减价。减色。工作热情有增无减。人虽老了,干活还是不减当年!
乘:[chéng]1.骑;坐(交通工具):乘马。乘车。2.趁;就着:乘便。乘隙。3.运算方法之一。最简单的是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的数的运算。4.佛教的教理和教派:大乘。小乘。[shèng]1.量词。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:千乘之国。2.春秋时晋国的史书。后泛指一般史书:史乘。野乘。
除:1.去掉:根除。铲除。为民除害。2.表示不计算在内:这篇文章除附表外只有三千字。除一人因病请假以外,全体代表都已报到。3.进行除法运算,如2除6得3。4.授;拜(官职)。5.姓。6.台阶:庭除。阶除。
说到加减乘除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数学题。可你知道吗?这些运算符号早就在成语里"安家落户"了。比如"精打细算"里的"加减",说的可不是算数,而是过日子要像打算盘那样细致。
有人要问了:"成语里的运算符号真能帮我们理解生活吗?"举个有意思的例子,"积少成多"这个成语就藏着乘法思维。试想每天存10块钱,一年就能攒下3650块,这不正是"1×365=365"的生动写照吗?这种"复利式积累"的力量,比单纯做加法更有爆发力。
现在说说减法。"入不敷出"这个成语就是典型的减法失败案例。当代年轻人常说的"月光族",本质就是收入减开支等于负数。不过我发现,现在流行的"断舍离"生活态度,倒是给减法赋予了积极意义——减去多余物品,反而能给心灵做加法。
要说最有意思的,当属"事半功倍"里的除法智慧。这里有个巧妙的换算:用一半的力气做双倍效果的事。就像职场中的效率达人,他们不是工作时间最长的人,而是懂得把精力除以关键任务,获得乘数效应的聪明人。
最近我观察到个现象:外卖软件的满减优惠,把加减法玩出了新花样。顾客为凑满减不停加购,最后反而多花钱。这种现代版的"得不偿失",是不是该叫"越加越减"呢?可见生活中的运算智慧,需要配合理性判断才能见效。
说到底,成语里的加减乘除就像生活方程式。有人用加法堆砌物质,用减法消磨时光;也有人用乘法放大价值,用除法提升效率。要说我的个人建议,不妨试试"加法存梦想,减法去烦恼,乘法做积累,除法求平衡",这样的人生运算,或许能得出更漂亮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