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láo jīn kǔ gǔ
成语解释:谓劳动繁重,使筋骨疲劳痛苦。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故工之用钝器也,劳筋苦骨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体力劳动
繁体字形:勞筋苦骨
英文翻译:Hard work
劳:1.劳动:按劳分配。不劳而获。2.烦劳(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):劳驾。劳您走一趟。3.劳苦;疲劳:任劳任怨。积劳成疾。4.功劳:勋劳。汗马之劳。5.慰劳:犒劳。劳军。6.姓。
筋:1.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:筋骨。2.口语称皮下的静脉管:青筋。3.肌肉的旧称。4.像筋的东西:叶筋。钢筋。
苦: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苦胆。这药苦极了。2.难受;痛苦:苦笑。艰苦。愁眉苦脸。苦日子过去了。苦尽甘来。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苦了他了。4.苦于:苦旱。苦夏。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苦劝。苦干。苦思。勤学苦练。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苦了。这双鞋穿得太苦了,不能修理了。7.姓。
骨:[gǔ]1.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、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:骨头。骨骼(全身骨头的总称)。骨节。骨肉(a.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,亦称“骨血”;b.喻紧密相连,不可分割的关系)。骨干(gàn)。2.像骨的东西(指支撑物体的骨架):伞骨。扇骨。3.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:骨力(a.雄健的笔力;b.刚强不屈的气概)。风骨(古典文艺理论术语,指文章的艺术风格,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)。4.指人的品质、气概:侠骨。骨气。[gū]1.〔骨朵儿〕尚未开放的花朵。2.〔骨碌〕滚动(“碌”读轻声)。
“劳筋苦骨”这个词听起来挺吓人,到底啥意思?举个例子吧:老张为了给儿子攒学费,每天在工地搬砖运瓦,手指磨出血泡也不休息,这可不就是典型的劳筋苦骨?
有人会问:现在都21世纪了,谁还这么拼命?其实这个词不单指体力劳动。你看隔壁程序员小王,连续三个月熬夜赶项目,黑眼圈快掉到下巴了,键盘都敲出包浆——这种脑力上的持久战,算不算新时代的劳筋苦骨?
有个有意思的现象:为什么大家明知道劳筋苦骨伤身体,还前赴后继地干?去年我采访过早餐铺的李婶,她说:“凌晨三点揉面确实累,但看着孩子能吃上热包子,值!”这种朴实的价值观,或许藏着答案的关键。
突然想到:学生备考算不算?去年表妹准备考研,三个月没出过图书馆,咖啡当水喝,笔记堆得比人高。考完试她跟我说:“现在看到参考书就想吐。”这种精神层面的自我消耗,可能比搬砖更考验意志力。
话说回来,现在年轻人总把“躺平”挂嘴边,可你看直播行业那些主播,嗓子说哑了还在带货,这不也是另类劳筋苦骨?上个月看到个数据:某平台头部主播日均直播12小时,比富士康流水线还拼。
有个观察挺有意思:老一辈人劳筋苦骨多为生存,现在年轻人更多是为发展。就像我同事阿May,白天上班晚上做自媒体,问她图啥?她说:“现在不折腾,三十岁就要被淘汰。”这话听着心酸,但确实反映时代焦虑。
突然想到个冷知识:古汉语里“劳筋苦骨”最早出现在《后汉书》,原意是劝人别太拼命。可两千年后的今天,这个词反而成了奋斗者的勋章。上周在创业咖啡馆听到个金句:“没有劳筋苦骨的准备,就别想尝到破茧成蝶的甜头。”
最后说个反常识的:适度的劳筋苦骨其实能带来成就感。就像我去年学木工,手上磨出老茧那刻,突然理解了工匠们的执着。不过得提醒一句:别让弦绷断了,毕竟磨刀不误砍柴工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