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ì lì yǎn
成语解释:待人势利,势利的人
成语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鸿渐才买了些回去,进旅馆时,遮遮掩掩的深怕落在掌柜或伙计的势利眼里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待人势利
繁体字形:勢利眼
英文翻译:Snobbish
势:1.势力:权势。人多势众。仗势欺人。2.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:来势。势如破竹。3.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:山势。地势。水势汹涌。4.政治、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:局势。大势所趋。5.姿态:手势。姿势。6.雄性生殖器:去势。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眼:1.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。通称眼睛。2.小洞;窟窿:泉眼。炮眼。拿针扎一个眼儿。3.(眼儿)指事物的关键所在:节骨眼儿。4.围棋用语,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。5.戏曲中的拍子:二黄慢板,一板三眼。6.用于井、窑洞:一眼井。一眼旧窑洞。
“势利眼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刺耳,但生活中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?举个例子,张阿姨见到邻居老李开新车回家,立刻笑脸相迎递水果,转头发现新搬来的租客小王骑着共享单车,立刻收起笑容转身就走——这种“看人下菜碟”的行为,不就是典型的势利眼吗?
为什么有些人会变成势利眼?心理学研究发现,这可能源于对安全感的过度追求。就像《儒林外史》里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巨变,表面是嫌贫爱富,深层其实是害怕自己被边缘化。不过换个角度看,趋炎附势的人往往活得很累,他们需要不断调整面具,反而容易错失真诚的人际关系。
成语“攀高结贵”特别适合形容这类人。比如职场里有些同事,见到领导就端茶倒水献殷勤,遇到普通同事却爱答不理。但有趣的是,真正厉害的人反而更看重品行,明朝首辅张居正选拔官员时,就专门淘汰过那些“前倨后恭”的投机分子。
势利眼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?战国时期苏秦的故事特别有说服力。当他穷困潦倒时,连亲嫂子都不给饭吃,后来佩六国相印回乡,家人跪迎三十里。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世态炎凉,更说明以利益维系的关系就像纸房子,经不起风吹雨打。
有个现象值得注意: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,但势利眼并没有消失,只是换了表现形式。比如根据微信好友的行业地位决定回复速度,或者根据孩子的成绩单调整家长群里的热情度。不过好现象是,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推崇“不拜高踩低”的交往原则,这或许是社会进步的表现。
与其批评势利眼,不如思考如何建立更健康的价值判断。就像《红楼梦》里刘姥姥,虽然是个乡下婆子,却因真诚善良赢得贾府尊重。反观那些围着贾母奉承的势利小人,最终反而落得凄惨下场。这提醒我们:与其费心钻营,不如修炼内功,毕竟真诚才是最长久的社交货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