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miǎn miǎn qiǎng qiǎng
成语解释:刚好能凑合着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1回:“胡镜孙说有公事面回,然后勉勉强强见的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多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勉勉強強
英文翻译:To be strong
勉:1.努力:勉力以从。勤勉。奋勉。2.勉励:互勉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3.力量不够或不愿做,但仍坚持去做:勉为其难。
勉:1.努力:勉力以从。勤勉。奋勉。2.勉励:互勉。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3.力量不够或不愿做,但仍坚持去做:勉为其难。
强:[qiáng]1.力量大(跟“弱”相对):强国。富强。身强体壮。工作能力强。2.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;坚强:要强。责任心强,工作就做得好。3.使用强力:强制。强渡。强占。强索财物。4.使强大或强壮:富国强兵。强身之道。5.优越;好(多用于比较):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。6.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,表示略多于此数(跟“弱”相对):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%强。7.姓。[qiǎng]勉强:强迫。强笑。强辩。强不知以为知。[jiàng]强硬不屈;固执:倔强。
强:[qiáng]1.力量大(跟“弱”相对):强国。富强。身强体壮。工作能力强。2.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;坚强:要强。责任心强,工作就做得好。3.使用强力:强制。强渡。强占。强索财物。4.使强大或强壮:富国强兵。强身之道。5.优越;好(多用于比较):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。6.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,表示略多于此数(跟“弱”相对):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%强。7.姓。[qiǎng]勉强:强迫。强笑。强辩。强不知以为知。[jiàng]强硬不屈;固执:倔强。
什么是“勉勉强强”?
“勉勉强强”常用来形容做事不够投入或结果差强人意。比如:“小王赶作业到凌晨三点,第二天交上去的答案还是勉勉强强及格。”这里既能看到“应付”的状态,又能感受到结果刚好达到最低标准。这和我们常说的“尽力而为”有何不同?关键在于心态——前者带着被动感,后者则更主动积极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
想象你接到不擅长的任务:领导突然让你负责年会节目编排。你硬着头皮查资料、找参考,最后呈现的效果只能说“还过得去”。这种“赶鸭子上架”的状态,恰恰体现了现实与能力的暂时错位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种状态往往藏着成长契机——就像第一次学骑车的人,歪歪扭扭的骑行轨迹里藏着进步的种子。
如何避免陷入“勉勉强强”?
最近帮邻居辅导孩子数学时深有体会:与其逼着孩子每天做50道题,不如先找到他卡壳的知识点。当练习题量从“必须完成”变成“重点突破”,原本咬着笔杆勉强的模样,渐渐变成了主动提问的状态。这说明调整目标颗粒度,能让努力更有的放矢。
生活中有没有必须“勉强”的时刻?
上周朋友阿玲分享的故事很有意思:她报名马拉松后受伤,医生建议弃赛。但她说“既然承诺了,就算走也要走完”。最后她用5小时走完全程,虽然远慢于平均水平,但完赛证书在朋友圈收获满屏点赞。这种“勉强”里包含着责任感和信念感,反而成为特别的记忆点。
个人觉得,“勉勉强强”就像雨天用的备用伞——不能期待它完全挡雨,但总比淋湿强。关键是要意识到这只是过渡状态,别让它变成生活常态。毕竟,真正的成长发生在“刚刚好”与“游刃有余”之间的那片地带。
下次遇到需要“凑合”的情况时,不妨问问自己:这是能力天花板,还是方法需要改进?有时候换个角度,把“勉强完成”变成“分段攻克”,事情就会出现转机。就像老话说的:与其削足适履,不如找个合脚的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