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uà
  • gōng
  • wé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huà gōng wéi sī

成语解释:将公有财产化为私有
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六回:“但是武营里的习气,所有的兵丁平时是从不习练;而且还要克扣粮饷,化公为私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公私关系

繁体字形:化公為私

英文翻译:Make public for private

化公为私的意思

化:[huà]1.变化;使变化:化脓。化名。化装。顽固不化。泥古不化。化整为零。化悲痛为力量。2.感化:教化。潜移默化。3.熔化;融化;溶化:化冻。化铁炉。太阳一出来,冰雪都化了。糖放到水里就化了。4.消化;消除:化食。化痰止咳。食古不化。5.烧化:焚化。火化。6.(僧道)死:坐化。羽化。7.指化学:理化。化工。化肥。8.后缀。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:绿化。美化。恶化。电气化。机械化。水利化。9.姓。10.(僧道)向人求布施:募化。化缘。化斋。化了些米面来。[huā]同“花2”。

公:1.属于国家或集体的(跟“私”相对):公款。公物。公事公办。2.共同的;大家承认的:公分母。公议。公约。3.属于国际间的:公海。公制。公历。4.使公开:公布。公之于世。5.公平;公正:公买公卖。大公无私。秉公办理。6.公事;公务:办公。公余。因公出差。7.姓。8.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:公爵。公侯。王公大臣。9.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:诸公。张公。10.丈夫的父亲;公公:公婆。11.属性词。(禽兽)雄性的(跟“母”相对):公羊。这只小鸡是公的。

为:[wéi]1.做:有为。事在人为。敢作敢为。大有可为。2.充当:选他为代表。3.变成;成:一分为二。化为乌有。变沙漠为良田。4.是:十寸为一尺。5.姓。6.被(跟“所”字合用):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:何以家为(要家干什么)?8.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:大为高兴。广为传播。深为感动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:极为重要。甚为便利。颇为可观。尤为出色。[wèi]1.帮助;卫护:为吕氏者右袒,为刘氏者左袒。2.表示行为的对象;替:为你庆幸。为人民服务。为这本书写一篇序。3.表示原因、目的: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。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。4.对;向:不足为外人道。

私:1.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(跟“公”相对):私事。私信。私有。2.自私(跟“公”相对):私心。大公无私。3.暗地里;私下:私访。窃窃私语。4.秘密而不合法的:私货。私盐。私通。

成语评论

化公为私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。比如小区里的公共健身器材被人私自上锁,或是办公室的打印机被偷偷搬回家用——这些行为都是把原本属于集体的资源变成私人所有。为什么总有人忍不住这么做?或许是因为贪小便宜的心态,或是觉得“不用白不用”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偷东西有什么区别?其实核心区别在于“身份”。比如公司财务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,表面看像是正常操作,实际却将公共财产装进自己口袋。这种行为往往披着合法的外衣,但本质上仍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害。比如某地村干部把村里修路的拨款用来给自己盖房,村民的“公家钱”就这样变成了他的“私人别墅”。
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疑惑:现代社会监管严格,这类现象还多吗?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某互联网公司曝出“程序员用公司服务器挖矿”,每月电费高达20万却计入项目成本。这说明技术手段让“化公为私”变得更隐蔽——不需要搬走实体物资,点点鼠标就能把公共资源转化为私人收益。

我个人观察发现,这种现象往往滋生于两种土壤:一是监管存在漏洞,二是集体意识淡薄。就像共享单车刚出现时,很多人给车加私锁、拆零件,本质上就是把“共享”变“独享”。但换个角度看,某些共享经济平台通过用户押金池牟利的行为,又何尝不是企业层面的“化公为私”?

如何避免这种情况?某高校实验室的做法值得借鉴:他们给每台设备安装智能芯片,使用前必须扫码登记用途。这样既保留了资源共享的便利,又通过技术手段划清公私边界。毕竟完全依赖道德约束不够现实,制度设计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。

最后想说的是,对待“化公为私”不能只停留在批判层面。像杭州某社区把闲置空地改造成“共享菜园”,居民认领地块种植但收成归公,这种“化私为公”的逆向操作反而激发了参与热情。或许解决问题的关键,在于创造让公私利益能和谐共存的机制。

化公为私的造句

  1. 造句 要把这些都彻底化公为私,还得假以时日,而至于它们将来如何被个人占有了去的,则就不是刘巧英还能说得清的了。
  2. 造句 多吃多占、化公为私,甚至为贪污开了方便之门。
  3. 造句 不过,化公为私现在已成为国家大的趋势,我们平民也无法力抗。
  4. 造句 洗钱导致资本外流,而资本外逃通常会伴随着化公为私的国有资产流失,以及走私、贩毒、逃骗税、逃骗汇等违法犯罪活动,这必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。
  5. 造句 腐败现象的实质就是以权谋私、损公利私、化公为私、损人利己。
  6. 造句 不是公私同等保护,而是保护化公为私。
  7. 造句 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应实行分类管理,防止化公为私,造成“穷庙富和尚”,严防借“走出去”向外转移资本,流失国有资产。
  8. 造句 一下,房子就化公为私,再一增值一转手,卖出了十几万几十万元。
  9. 造句 后来,他们不知采用什么办法,不仅改变土地用途,而且将土地化公为私。

"化公为私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