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uà jí tún yú
成语解释: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。语本《易·中孚》:“中孚,柔在内而刚得中,说而巽,孚,乃化邦也;豚鱼吉,信及豚鱼也。”
成语出处:语出《易·中孚》:“中孚,柔在内而刚得中,说而巽,孚,乃化邦也;豚鱼吉,信及豚鱼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化及豚魚
英文翻译:Puffer fish
化:[huà]1.变化;使变化:化脓。化名。化装。顽固不化。泥古不化。化整为零。化悲痛为力量。2.感化:教化。潜移默化。3.熔化;融化;溶化:化冻。化铁炉。太阳一出来,冰雪都化了。糖放到水里就化了。4.消化;消除:化食。化痰止咳。食古不化。5.烧化:焚化。火化。6.(僧道)死:坐化。羽化。7.指化学:理化。化工。化肥。8.后缀。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,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:绿化。美化。恶化。电气化。机械化。水利化。9.姓。10.(僧道)向人求布施:募化。化缘。化斋。化了些米面来。[huā]同“花2”。
及:1.达到:波及。普及。及格。目力所及。由表及里。将及十载。2.赶上:及时。及早。望尘莫及。3.比得上:论学习,我不及他。4.推及;顾及: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5.姓。6.用“及”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,主要的成分放在“及”的前面。
豚:小猪。也泛指猪。
鱼:1.脊椎动物的一大类,生活在水中,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,一般身体侧扁,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。种类极多,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。大部分可供食用。2.(Yú)姓。
看到"化及豚鱼"这个成语时,很多人会疑惑:这到底是形容什么场景?其实这个典故源自《庄子》,原意是说春天冰面融化时,连水底的鱼虾都感知到季节变化,后来引申为事物发展必然趋势下,微小个体也会随之改变。比如社区垃圾分类推行半年后,连原本乱丢外卖盒的老王都养成了分装习惯,这便像极了"化及豚鱼"的现代版本。
有人可能要问:这个成语和我们有什么关系?在职场中,当行业数字化转型时,原本抗拒智能系统的老会计开始主动学习财务软件;在教育领域,当素质教育成为主流,补习班里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被项目制学习取代。这些润物无声的改变,正是"化及豚鱼"在当代社会的生动演绎。
我常观察到,真正的改变往往始于环境而非说教。就像去年公司更换节能灯具时,原本抱怨光线变化的同事,三个月后竟自发研究起家庭光伏发电。这种由外而内的转变机制,或许比强制命令更能触发持久的行为迭代。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疾风骤雨的改革,而是营造能让"豚鱼"自然感知变化的生态环境。
回到成语本身,其核心价值在于揭示量变到质变的传导规律。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覆盖率达到某个临界点时,燃油车主的转换意愿会突然提升;当健康饮食资讯渗透到社交圈层,奶茶爱好者的点单习惯也会悄然改变。理解这种传导机制,能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从容地推动积极变化。
需要警惕的是,任何改变都可能伴随阵痛。就像冰层融化时,最先感知的鱼群要适应水温波动。去年小区加装电梯时,低层住户的采光担忧与高层老人的出行需求如何平衡,恰似现代版的"化及豚鱼"挑战。这时候更需要建立缓冲机制,让改变真正惠及每个"豚鱼"般的个体。
站在更宏观的视角,这个古老成语给予我们观察社会演变的独特角度。当直播电商重塑零售格局,当人工智能重构创作生态,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体都在经历着"化及豚鱼"式的适应过程。或许未来回望这个时代,我们会更理解庄子所说的"与时俱化"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