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uāng shí jì sú
成语解释:匡:纠正;济:救助。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
成语出处:唐 元稹《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》:“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,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,匡时济俗,罔不率繇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挽救动荡的局势
繁体字形:匡時濟俗
英文翻译:help the people
匡:1.纠正:匡谬。2.救;帮助:匡助。匡我不逮(帮助我所做不到的)。3.粗略计算;估计:匡计。匡算。匡一匡。4.料想(多见于早期白话):不匡。5.姓。
时:1.时间(对空间而言):时空观念。2.时代;时候:古时。唐时。战时。3.时间单位。旧指时辰,现指小时,即一日(一个昼夜)的二十四分之一。4.指规定的时间:按时上班。过时作废。5.季节:四时如春。6.现在的;当时的:时事。时兴。7.时俗;时尚:入时。8.副词。时常:时时。时有错误。9.有时候:时阴时晴。10.时机:不误农时。
济:[jì]1.过河;渡:同舟共济。2.救;救济:接济。缓不济急。3.(对事情)有益;成:无济于事。假公济私。[jǐ]1.济水,古水名,发源于今河南,流经山东入渤海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的济水的河道。今河南济源,山东济南、济宁、济阳,都从济水得名。2.姓。
俗:1.风俗:习俗。移风易俗。2.大众的;通行的;习见的:约定俗成。通俗。3.趣味不高的;令人厌恶的:庸俗。俗气。4.没出家的人;世俗:僧俗。还俗。
“匡时济俗”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,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纠正社会的不良风气,或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,让整个环境变得更好。比如,一个普通人在社区里组织垃圾分类活动,带动邻居们养成环保习惯,这就是“匡时济俗”的典型例子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匡时济俗和‘做好事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,它比单纯的做好事更强调“系统性的改变”。比如一位医生不仅在医院救人,还主动下乡普及医疗知识,改善偏远地区的卫生条件——这不仅帮助了具体的人,还推动了整个地区的健康意识,这种影响更深远。
再举个现代的例子:某互联网公司开发了一款免费教育APP,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接触到优质课程。这种行为不单是商业操作,更是用技术手段打破教育资源壁垒,本质上就是在“匡时济俗”。它证明商业力量与社会责任可以并行不悖。
有人担心:“普通人真的能做到匡时济俗吗?”当然可以!疫情期间,许多志愿者自发组建物资配送网络,既解决了居民的生活难题,又缓解了社会焦虑情绪。这种自下而上的行动,往往比口号更有力量。
个人认为,匡时济俗的关键在于“行动半径”。从提醒朋友别乱扔垃圾,到推动行业规范制定,每个层级都有可操作的空间。与其抱怨“大环境不好”,不如在自己能触及的范围内播种善意——无数微小的改变叠加,终会形成社会进步的合力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匡时济俗不等于盲目牺牲自我。就像飞机安全指南里说的“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”,只有先照顾好自己,才能更持续地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。这种务实的态度,或许才是现代社会践行这一理念的最佳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