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fěi
  • fěi
  • huì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fěi jí fěi huì

成语解释: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。
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司空图传》:“匪夷匪惠,难居公正之明;载省载思,当徇栖衡之志,可放还山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;形容才德不高的人

繁体字形:匪夷匪僡

英文翻译:Outlandish and despicable

匪夷匪惠的意思

匪:1.强盗:土匪。盗匪。2.副词。不;非:获益匪浅(得到不少的好处)。

夷:1.平坦;平安:化险为夷。2.破坏建筑物(使成为平地):烧夷弹。夷为平地。3.灭掉;杀尽:夷灭。夷族。4.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,也泛称周边的民族:淮夷。四夷。5.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:夷情。华夷杂处。6.姓。

匪:1.强盗:土匪。盗匪。2.副词。不;非:获益匪浅(得到不少的好处)。

惠:1.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;恩惠:小恩小惠。施惠于人。受惠无穷。2.给人好处:平等互惠。3.敬辞,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:惠临。惠顾。惠存。4.又同“”。

成语评论

匪夷匪惠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先拆开来看。“匪”就是“不是”,“夷”指伯夷(古代清高的隐士),“惠”指柳下惠(以宽容闻名的贤人)。字面意思就是“既不像伯夷,也不像柳下惠”——这到底想说什么呢?

举个例子:公司要裁员,领导既不愿学伯夷那样“清高”直接拒绝执行任务,又不敢像柳下惠那样“和稀泥”拖延决策。这种不站极端立场的做法,反而让团队陷入更久的焦虑。这时候就能用“匪夷匪惠”形容他的处境。

有人可能会问:这成语是夸人还是贬人?其实它更像一把尺子。核心在于揭示中间态度的矛盾——既不激进也不妥协,看似安全实则可能两边不讨好。就像疫情期间,有些国家既不完全封控也不彻底放开,结果经济健康两头受损。

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现代职场。比如面对同事冲突时,既不愿明确支持一方,又不敢直言调解,最后反而被双方嫌弃。这种“夹心饼干”式的处境,用“匪夷匪惠”描述再贴切不过。

换个角度看,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明确立场的重要性。就像选购电子产品,既想要苹果的系统流畅,又舍不得安卓的性价比,结果反复纠结反而耽误使用。生活中很多选择本就没有完美答案,但犹豫不决本身就会消耗能量。

下次遇到两难选择时,不妨想想“匪夷匪惠”的警示。与其在中间地带反复横跳,不如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决断。毕竟风浪中掌舵,航向模糊的船最容易翻沉。

"匪夷匪惠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