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pǐ fù gōu qú
成语解释: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望洋》:“我偷生不为求瓦全,念玉碎,须明声价,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为人
繁体字形:匹婦溝渠
英文翻译:Pidu ditch
匹:1.比得上;相当;相配:匹配。难与为匹。2.单独:匹夫。3.姓。4.用于马、骡等:两匹骡子。三匹马。5.用于整卷的绸或布(五十尺、一百尺不等):一匹绸子。两匹布。“疋”
妇:1.已婚的女子:少妇。2.女子的通称:妇科。3.妻子:夫妇。4.古指儿媳。
沟:1.人工挖掘的水道或工事:暗沟。交通沟。2.(沟儿)浅槽;和沟类似的洼处:地面上轧了一道沟。瓦沟里流下水来。3.(沟儿)一般的水道:山沟。小河沟儿。
渠:[qú]1.水道,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:渠道(亦指途径,门路)。沟渠。2.大:渠帅。渠魁(首领)。3.方言,他:渠侬(他,他们)。渠辈。4.车辋,古代车轮的外圈。[jù]岂:“掾部渠有其人乎?”
“匹妇沟渠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其实它背后藏着一个关于普通人困境的故事。想象一下:一个普通家庭的妻子,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精打细算,甚至被迫做出无奈的选择——就像沟渠里的水只能顺着地势流动,缺乏自主性。比如:“疫情冲击下,许多小店主像匹妇沟渠般,只能在有限选项中苦苦支撑。”
为什么说这个成语特别扎心?因为它戳中了普通人面对系统性问题时的无力感。比如一个外卖骑手为了按时送达订单,雨天骑车滑倒后爬起来继续赶路,这种“不得不做”的状态正是成语的现实写照。
最近社区菜场的王阿姨让我深有感触。她坚持十年不涨价,面对连锁超市的竞争却说:“街坊们习惯来我这唠嗑了,少赚点就当陪老人家说说话。”这种在商业规则与人情味之间的取舍,何尝不是现代版“匹妇沟渠”?
这种困境能打破吗?去年杭州有个暖心案例:网红面包店因成本上涨要闭店时,三百多个顾客自发众筹续租半年。这说明当个体力量汇聚时,沟渠也能改道。就像成语提醒我们的:困境中的微光,往往来自人与人的联结。
观察身边会发现,许多“不得不”的背后藏着未被发现的主动权。同事小张白天上班晚上做自媒体,用三年时间把副业变成主业。他说:“沟渠不是牢笼,而是提醒我要找到自己的河道。”这种转化思维,或许正是破解成语宿命感的关键。
下次看到街角修车大爷、凌晨扫街的环卫工时,不妨多停留片刻。他们的故事里,藏着这个古老成语最鲜活的注解,也让我们思考:如何在现实限制中,走出属于自己的蜿蜒却坚定的轨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