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fū zhī zhuī
成语解释: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。椎,槌。比喻人多力大,足以改变原状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闻三人成虎,十夫楺椎,众口所移,毋翼而飞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人力气大
繁体字形:十夫楺椎
英文翻译:Ten fleabane
十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达到顶点:十足。十分。十成的把握。3.姓。
夫:[fū]1.丈夫(zhàng·fu):夫妻。夫妇。姐夫。姑夫。2.成年男子:匹夫。一夫守关,万夫莫开。3.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:渔夫。农夫。轿夫。4.旧时服劳役的人,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:夫役。拉夫。5.姓。[fú]1.指示代词。那;这:独不见夫螳螂乎?2.人称代词。他:使夫往而学焉。3.a)用在一句话的开始:夫战,勇气也。b)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:人定胜天,信夫。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楺:[róu]古同“揉”,使木弯曲:“楺轮建舆。”[ròu]古书上说的一种树。
椎:[zhuī]椎骨,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背部中央构成脊柱的短骨:颈椎。胸椎。[chuí]1.敲打用的一种工具。现通常写作槌:木椎。2.用椎打:椎杀。3.迟钝:椎鲁(愚笨)。
什么是"十夫楺椎"?这个生僻成语其实源自《汉书》,字面意思是十个壮汉合力揉搓木椎。但千万别被字面迷惑!它真正想表达的是:当集体力量用错了方向,反而会造成灾难性后果。就像十个大汉齐心协力揉搓木椎,结果把木椎生生揉碎——力气再大,方向错了也白搭。
举个现实例子:某科技公司研发部门全员加班赶工,结果做出的新产品完全不符合市场需求。这不就是现代版的"十夫楺椎"吗?大家明明都很努力,但因为战略方向错误,所有付出都打了水漂。
那如何避免这种悲剧?关键在"方向校准"。就像登山队出发前必须确认路线图,团队协作更需要定期审视目标。我参与过的一个社区改造项目,每周都组织居民讨论方案调整,最终用三个月就完成了原计划半年的工程。这证明:当集体智慧用在正确方向上,效率能产生质变。
有人可能会问:强调方向会不会削弱团队凝聚力?其实恰好相反。去年某网红餐饮连锁的案例很说明问题——他们通过全员参与的"吐槽大会"收集了200多条改进建议,最终筛选出15个切实可行的优化方向。这种既有集体参与又有方向聚焦的做法,反而让员工更有归属感。
在这个协作至上的时代,我们既要珍视团队力量,更要培养"方向敏感度"。就像驾驶帆船,既需要水手们齐心协力,更需要船长紧盯罗盘。下次当你准备大干一场时,不妨先问问:我们的"木椎"值得揉搓吗?用力方向真的正确吗?或许这个两千年前的成语,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全新的启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