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í mǐ jiǔ kāng
成语解释:饭食中多糠。形容穷苦。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三折:“拼着个十米九糠,问甚么两妇三妻,受了些万苦千辛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生活等
繁体字形:十米九穅
英文翻译:Ten rice and nine bran
十:1.九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达到顶点:十足。十分。十成的把握。3.姓。
米:1.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。特指稻米:小米。花生米。米饭。2.长度单位。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/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。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。
九:1.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。见〖数字〗。2.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“九”,从一“九”数起,二“九”、三“九”,一直数到九“九”为止:数九。冬练三九,夏练三伏。九尽寒尽。3.表示多次或多数:九霄。九泉。三弯九转。九死一生。4.姓。
糠:1.稻、谷子等作物子实的皮或壳(多指脱下来的):米糠。糠菜半年粮(形容生活贫困)。2.发空,质地松而不实(多指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):糠心儿。萝卜糠了。
“十米九糠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?别急,咱们先拆开看看。字面意思是十份米里掺了九份糠皮,原本形容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,人们连吃口纯米饭都成了奢望。比如老张头总念叨:“六零年那会儿,十米九糠的窝头都得省着吃,现在年轻人挑食倒把白面馒头扔垃圾桶。”这话虽直白,却道出了成语背后沉甸甸的历史记忆。
有人可能会问:“现在超市里精米堆成山,这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?”问得好!当代社会的“糠”早就不单指谷壳了。像网红带货的“全麦面包”,配料表第三位竟是白砂糖;号称“农家土鸡蛋”的包装盒里,蛋黄颜色整齐划一得像PS过。这些挂着健康名头的食品,不正像掺了现代版“糠”的精致谎言吗?
前两天逛菜市场,遇见个有意思的现象。李大妈守着自家种的歪瓜裂枣念叨:“别看这些西红柿长得丑,保证没打膨大剂。”而隔壁摊位的反季节草莓,个个红得发亮却无人问津。这让我想到,当我们追求“十米无糠”的完美时,是否也错过了食物本真的味道?就像过度美颜的自拍,看得久了反而怀念起那些带着小雀斑的真实笑脸。
有个细节值得玩味:古人发明石磨本为去糠取精,如今我们却流行起吃糙米全谷物。科技发展兜兜转转,最终竟和老祖宗的智慧殊途同归。这或许在提醒我们,生活的真谛不在于彻底剔除所有“糠秕”,而是学会在粗糙与精致间找到平衡点。就像手工陶器正因为留有指纹才显温度,带点“糠”的生活或许更经得起咀嚼。
下次拆快递时,看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塑料包装,您会不会突然想到—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我们是否也在给自己的日子悄悄掺着看不见的“糠”?当便利成为习惯,那些过度包装的便捷、流水线生产的温情,是否正在偷走生活本该有的醇香?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能让我们在奔向未来的路上,记得时常回头闻闻米缸里的烟火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