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dīng wàn zhǔ
成语解释:叮:叮咛。反复叮嘱;再三吩咐。
成语出处: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我将你千叮万嘱,你偏放人长号短哭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定语;用于长辈对晚辈的叮嘱
繁体字形:千叮萬囑
英文翻译:add a hundred practical hints and a thousand salutary warning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叮:1.蚊子等用针形口器吸食。2.进一步(问、告诉):叮问。临走,她又叮了我一句,你明天可来啊!3.再三(嘱咐):叮嘱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嘱:1.嘱咐,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;该怎样做,不该怎样做:叮嘱。遗嘱。2.托(人办事):嘱托。依嘱代办。
“千叮万嘱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孩子第一次出远门,父母拉着行李箱反复念叨“到了记得报平安,晚上别熬夜,三餐按时吃……”这种场景里,“千叮万嘱”既表达了关心,也藏着放不下的牵挂。
有人问,反复叮嘱会不会显得唠叨?其实关键看场合。比如医生对慢性病患者说:“药必须按时吃,饮食要清淡,每周回来复查。”这里的千叮万嘱不是啰嗦,而是专业责任的体现,和日常唠叨有本质区别。
工作中怎么用好这个成语?想象团队要执行重要项目时,负责人开会强调:“流程必须按手册走,数据核对三遍,客户反馈当天处理……”这种密集的提醒既突显任务的重要性,也展现领导力的细致一面。
我发现现代社会虽然通讯发达,但当面叮嘱反而更有温度。去年教外婆用视频通话时,她把我写的操作步骤贴在电视机旁,每次通话完都要确认:“挂断是点红色按钮对吧?”这种反向的千叮万嘱,意外成了亲情的特殊纽带。
要注意的是,过度使用会让好意变味。就像朋友聚餐时反复提醒“别碰花生,你对花生过敏”,第一次是暖心,第十次可能让人尴尬。把握分寸感,才能让叮嘱真正传递关心而非压力。
下次遇到需要强调关键信息的情况,不妨试试替换表达。比如把“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”改成“这件事特别重要,请允许我再说明一次”,既保留了叮嘱的力度,又避免了负面情绪。语言的温度,往往藏在表达方式的选择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