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huàn wàn huàn
成语解释:唤:呼唤。比喻多次呼唤,再三催促
成语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智门祚禅师法嗣》:“师曰:‘却须吃棒,上堂啰舌沸,千唤万唤露柱因甚么不回头?’良久曰:‘美食不中饱,人吃便下座。’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;比喻多次呼唤,再三催促
繁体字形:千唤万唤
英文翻译:A thousand calls a thousand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唤:发出大声,使对方觉醒、注意或随声而来:呼唤。唤醒。唤起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唤:发出大声,使对方觉醒、注意或随声而来:呼唤。唤醒。唤起。
“千唤万唤始出来”这句成语,你一定听过吧?它原本出自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形容琵琶声被多次催促后才终于响起。但你知道吗?这个成语如今更多被用来比喻人们期待已久的事情终于发生。
举个例子:公司研发的新产品经历了三年打磨,用户从最初的猜测到后来的催促,社交媒体上每天都能看到“到底什么时候发布”的留言。当产品发布会日期最终公布时,评论区立刻炸开了锅——这不正是“千唤万唤始出来”的现代版演绎吗?
有人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非要用‘千唤万唤’这么夸张的说法?”其实这里暗藏一个心理学现象:反复的期待会提高人们对结果的重视程度。就像小时候春游前夜辗转反侧睡不着,那种抓心挠肺的等待过程,反而让最终的快乐更加强烈。
不过有个现象很有趣:现在社交媒体上的“千唤万唤”似乎变味了。某些网红故意吊胃口,发个预告视频要说七次“下期揭晓”,这种刻意制造的期待,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。这让我想到,任何事物都需要掌握分寸——就像炖汤,火候不够则淡,过火则焦。
有个朋友曾分享他的观察:那些真正值得等待的事物,往往在“千唤万唤”的过程中已经悄然成长。他参与过某开源软件的社区建设,看着开发者日志里每天增加的代码行数,突然理解了等待的意义不在于结果本身,而是见证事物逐渐成熟的过程。
下次当你遇到“千唤万唤”的场景时,不妨换个角度想:那些此起彼伏的呼唤声,何尝不是种特别的陪伴?就像春雨来临前的阵阵雷鸣,虽然让人心焦,但恰恰预示着即将破土而出的新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