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shì bǎi yàng
成语解释:
成语出处: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
繁体字形:千式百样
英文翻译:Thousands of style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式:1.样子:新式。中式。2.格式:程式。法式。3.仪式;典礼:开幕式。阅兵式。4.自然科学中表明某种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:算式。分子式。方程式。5.一种语法范畴。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,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。如叙述式、命令式等。
百:表示很多:百草。百货。百科全书。百家争鸣。百花齐放。精神百倍。百闻不如一见。
样:1.形状:样子。模样。图样。同样。装模作样。2.种类:花样。各种各样。3.做标准的东西:样板。样本。样品。榜样。
成语是中文里的精华,但很多人只会背不会用。比如“画蛇添足”这个成语,有人以为只要描述多余动作就能用,其实不然。最近朋友装修房子时给白墙贴满花纹壁纸,我提醒他:“这就像画蛇添足,墙面本身已经很干净了”,他立刻明白了问题所在。
有人问:成语必须用在正式场合吗?完全不是。同事小王分享旅行经历时说:“我在黄山看到云海,真是‘百闻不如一见’”,这种生活化表达反而让故事更生动。关键是要让成语自然贴合语境,就像给咖啡加糖——适量才能提味。
为什么有些成语用起来别扭?可能没抓住核心意象。比如“雪中送炭”不能简单等同于帮助,必须用在急需时刻。上个月邻居突发疾病,我帮忙送医后收到感谢卡写着“感谢雪中送炭”,这个用法就比“谢谢帮忙”更有画面感。
成语创新使用是否允许?我的观点是语言需要发展。年轻人说“这个方案简直‘点铁成金’”,虽然原成语是“点石成金”,但用在将普通材料变成优秀方案时,反而创造出新的表现力。只要不影响理解,适度改编未尝不可。
如何避免成语堆砌?记住“少即是多”原则。就像做菜不放整瓶酱油,写作时在关键处用成语才有效果。上周读到的征文比赛佳作,全篇只用三个成语:“水到渠成”形容团队协作,“柳暗花明”描述突破困境,“锦上添花”点睛结尾,每个都用在刀刃上。
最后想说的是,成语就像传统乐器,用得恰当能奏出美妙乐章。有次看到菜市场大妈讨价还价时说:“你这价格‘得寸进尺’啊”,周围人都笑起来。这说明真正掌握成语的人,能让它在任何土壤里生根发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