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tuī wàn zǔ
成语解释:推:推拖。阻:阻拦。多次推拖阻拦。形容百般推辞、拒绝。
成语出处:明·朱权《荆钗记》第四十六出:“邓尚书说亲,直恁千推万阻;见王太守乐意,却不顾五典三纲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用于推阻
繁体字形:千推萬阻
英文翻译:Push all the way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推:1.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:推车。推磨。推倒。我推了他一把。门没有闩上,一推就开了。2.(推磨)磨或(推碾子)碾(粮食):推了两斗荞麦。3.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:推草机。推头。用刨子推光。4.使事情开展:推广。推销。推行。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。5.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;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:类推。推算。推己及人。6.让给别人;辞让:推辞。推让。解衣推食。既然大家都选你,你就别推了。7.推诿;推托:推三阻四。8.推迟: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。9.推崇:推许。推重。10.推选;推举: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阻:阻挡;阻碍:阻止。拦阻。劝阻。畅行无阻。
“千推万阻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先看个例子:小李想申请调岗到新项目组,但领导总说“再等等”“再看看”,同事也劝他“别折腾”,明明是个好机会,却硬是被千推万阻拦在门外。这时候问题来了:为什么现实中的阻力总比想象中多?
举个接地气的场景。老王想给小区装充电桩,先在物业被推给业委会,业委会又推给供电局,供电局说需要消防审批……兜兜转转三个月,千推万阻之下,连施工队影子都没见着。这背后藏着什么规律?其实各种推诿往往源于责任分散——谁都不想当拍板的人。
有意思的是,这种阻力有时候反而能检验决心。比如大学生创业团队拉投资时,被二十多家机构拒绝后,有个投资人说了大实话:“你们遇到的千推万阻就像筛子,筛掉的是凑热闹的,留下的是真铁了心要干的。”这让我想到,某些看似障碍的存在,其实是天然的试金石。
换个角度看,现代社会的千推万阻正在变形。以前是面对面推脱,现在可能变成APP上永远跳转不完的弹窗,或是智能客服车轱辘话式的回复。有个做电商的朋友吐槽:“想关掉自动续费,要在六个页面点二十八次‘确认’,这算不算数字时代的千推万阻?”技术便利的另一面,原来藏着新型障碍。
个人觉得,应对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“破壁思维”。去年帮亲戚办遗产继承公证,被要求出具八十年代的手写收据,差点放弃时,发现可以用证人证言替代。很多时候,千推万阻困住的是按部就班的人,对愿意另辟蹊径的反而形同虚设。就像玩密室逃脱,死磕密码锁不如试试能不能拆了门把手。
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:短视频平台上,教人“如何三句话怼回推诿”的内容特别火。这或许说明,大家开始把千推万阻当作可拆解的技术问题,而不是宿命般的阻碍。当00后实习生拿着《劳动法》跟人事谈转正流程时,新一代正在用知识武装打破传统推阻模式,这种转变本身比成语典故更耐人寻味。
下次遇到推三阻四的情况,不妨试试“具体化追问法”。比如对方说“这个要找张主任”,立刻接着问:“张主任办公室在几楼?今天几点在岗?内线电话多少?”很多推脱就像气球,戳破表面那层客气,真实的答案就会露出来。毕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,大多数人没时间陪你玩推手游戏。
观察身边那些总能成事的人,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:把阻力当导航。就像开车时GPS重新规划路线,遇到推诿时立刻切换解决路径。有个做社区团购的阿姨说得妙:“他们说菜不能放小区门口,我就放电动车上;说电动车占道,我改用婴儿车推着送——千推万阻?那都是给我指新路的。”这种乐观的破局智慧,或许才是应对阻碍的真正底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