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n
  • tiáo
  • wàn
  • duā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n tiáo wàn duān

成语解释:犹言千言万语。
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“帝闻大惊,让汉曰:‘比敕公千条万端,何意临事勃乱!’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人的心绪或事物等

繁体字形:千條萬端

英文翻译:countless ties

千条万端的意思
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
条:[tiáo]1.植物的细长枝:枝条。柳条儿。荆条。2.泛称条形的东西:条子。面条儿。便(biàn)条儿。金条。铁条。3.细长的形状:条形。条纹。条案。条几(jī)。条凳。条幅(直挂的长条字画)。苗条。身条。4.项目,分项目的:条例。条令。条文。条陈(a.分条叙述;b.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)。5.层次,秩序:条理。条贯。有条不紊。6.量词。[tiāo]挑取:“蚕月条叠”。
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
端:1.端正;正派:端坐。品行不端。2.东西的一头;事物的开头:两端。末端。开端。3.事情的起因。例:无端生事。4.项目;点:举其一端。5.用手平着拿东西:端茶。6.事情;道理;学说:事端。异端邪说。

成语评论

千条万端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,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特别贴近生活。比如你刚接手一个大型项目,客户需求三天变五次,团队里有人请假,数据报表还出错了——这时候是不是觉得“事情多到理不清”?这种“千头万绪”的状态,恰恰就是“千条万端”的生动写照。

有人可能会问:“这个成语和‘千头万绪’有什么区别?”其实两者都形容复杂情况,但“千条万端”更强调事情本身的多样性。比如搬家时既要打包家具,又要协调物流,还要处理水电过户,每个环节都可能冒出意外状况。这时候与其焦虑,不如像我常做的那样:先给所有任务贴标签,红色贴纸代表紧急事项,黄色贴纸是可以委托他人的任务。

生活中怎么避免被“千条万端”压垮呢?去年装修房子时,我发现个有趣现象:把20%的精力花在规划动线上,能解决80%的混乱问题。就像整理一团乱毛线,找到线头就能顺藤摸瓜。有次朋友公司系统崩溃,他带着团队画了张“问题树状图”,结果发现核心故障点只有三个——这印证了我的观点:看似复杂的局面往往存在关键突破口。

数字化时代让“千条万端”有了新内涵。现在很多人同时运营多个社交媒体账号,既要创作内容,又要分析数据,还得维护粉丝关系。上周遇到个自媒体博主,她用颜色编码法管理不同平台:抖音用蓝色文件夹,小红书用红色标签,微信公众号单独建了进度条。这种可视化处理方式,把“万端”化成了可操作的“条”,倒是挺符合古人说的“化繁为简”。

面对纷繁事务时,有个方法我屡试不爽:每天开工前用便签纸写下三个“锚点任务”。就像船舶靠锚定位,这几个关键任务能防止思维在信息洪流中漂移。上个月帮学生修改论文时,发现她卡在文献综述部分,其实只要先确定三个核心理论框架,其他内容自然就有了依附点——这或许就是应对“千条万端”的底层逻辑:找到支点,建立秩序。

最近在读《复杂系统入门》,书里提到个有意思的概念:混乱本身包含着某种模式。就像看山景觉得千峰万壑杂乱无章,其实山脉走向遵循地质规律。工作中遇到多头任务时,不妨退后一步观察:这些事务之间是否存在隐藏的关联性?或许某个客户投诉和产品更新可以合并处理,某个会议纪要稍作修改就能变成项目报告。换个视角看,“万端”可能就变成了“脉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