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shēng wàn jié
成语解释:世世代代,永久。
成语出处:《剪灯余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千生万劫难得见,如何一旦皆相亲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指世世代代
繁体字形:千生萬刼
英文翻译:age after age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生:1.生育;出生:胎生。卵生。生孩子。优生优育。生于北京。2.生长:生根。生芽。3.生存;活(跟“死”相对):舍生忘死。同生共死。4.生计:谋生。营生。5.生命:丧生。舍生取义。6.生平:一生一世。今生今世。7.具有生命力的;活的:生物。生龙活虎。8.产生;发生:生病。生效。惹是生非。9.使柴、煤等燃烧:生火。生炉子。10.姓。11.果实没有成熟(跟“熟”相对,下12.—13.同):生柿子。这西瓜是生的。14.(食物)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:夹生饭。生吃瓜果要洗净。15.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:生石膏。生铁。16.生疏:生人。生字。认生。刚到这里,工作很生。17.生硬;勉强:生凑(勉强凑成)。生搬硬套。18.很(用在少数表示感情、感觉的词的前面):生怕。生恐。生疼。19.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:医生。20.某些副词的后缀,如“好生、怎生”等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劫:1.威逼;胁迫:劫持。2.灾难:浩劫。遭劫。劫后余生。[劫波之省,梵kalpa]
“千生万劫”这个成语,听起来像是从神话故事里走出来的词汇。比如,有人会说:“他为了钻研这门手艺,仿佛经历了千生万劫,才练就这一手绝活。”这里的“千生万劫”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轮回转世,而是形容时间漫长、困难重重,甚至带点夸张的坚持意味。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“千辛万苦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,两者都强调过程的艰难,但“千生万劫”更偏向时间的跨度感。比如描述一位科学家攻克技术难题:“这项研究从理论到应用,跨越了千生万劫般的实验与失败。”这里不仅突出困难,还隐含了代代传承或长期积累的厚重感。
再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。朋友创业失败三次后终于成功,你可以调侃他:“你这公司简直是千生万劫修成的正果啊!”这句话既点明了他屡败屡战的经历,又用幽默弱化了沉重感——这种用法恰恰体现了中文成语的灵活性。
有人疑惑:这种夸张的成语会不会脱离现实?我的观点是,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加工。就像我们说“饿得能吃下一头牛”,没人会当真,但情绪传递到位了。用“千生万劫”形容孩子的钢琴考级之路,家长听了会心一笑,因为它精准击中了那种“日复一日陪练”的漫长体验。
换个角度思考,这个成语在当代还能怎么用?试想描述气候变化治理:“人类要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,恐怕要经历千生万劫般的全球协作。”这里将时间维度拓展到人类集体行动,既保留原意,又赋予新的时代解读——有些挑战确实需要跨越代际的努力。
最后分享个观察:现代人喜欢用“打怪升级”形容成长,其实和“千生万劫”异曲同工。只不过前者更游戏化,后者更沧桑感。选择哪种表达,取决于你想传递的温度。重要的是,无论用哪个词,背后那份跨越困难的勇气,永远值得被看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