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n
  • zhāng
  • wà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n zhāng wàn jù

成语解释:犹千言万语。指书面文字。

成语出处:《李卫公问对》中卷:“千章万句,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,臣当以此教诸将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主语、宾语;同“千言万语”

繁体字形:千章萬句

英文翻译:Thousands of sentences

千章万句的意思
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
章:1.诗、文、歌曲的段落:第一章。乐章。2.章程;条目:党章。招生简章。3.条理:杂乱无章。4.图章:印章。盖章。5.佩戴在身上的标志:徽章。领章。6.古又同“嫜(zhāng)”。
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
句:[jù]1.句子:语句。词句。造句。2.用于语言:三句话不离本行。写了两句诗。[gōu]高句丽(Gāogōulí),古族名,古国名。也作高句骊。又人名用字,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。

成语评论

千章万句”常被用来形容文字或话语冗长繁琐。比如有人写工作报告时,总爱把简单的事情拆成五六个步骤描述,还配上各种专业术语,最后领导看完直摇头:“能不能用三句话说清楚?”这种现象背后藏着什么问题?

比如学生写作文,开头先来一段“在阳光明媚的清晨,微风轻拂我的面颊”,结果主题其实是“我学会了骑自行车”。这时候老师会提醒:“直接说你是怎么摔跤又爬起来的,比描写天气更有感染力。”这种场景是否似曾相识?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们总不自觉地写得太复杂?心理学研究显示,当我们对某个领域不熟悉时,容易用大量词汇掩盖认知空白。就像新手厨师做菜,总想把所有调料都加一遍,生怕味道不够丰富。

我在做PPT汇报时也踩过这个坑。有次准备了20页数据图表,结果听众十分钟后就开始看手机。后来改成三张核心趋势图配关键结论,反而收到“思路清晰”的评价。这个转变让我明白:精准比全面更重要。

如何避免陷入“千章万句”的陷阱?可以试试“电梯演讲法”——假设你在电梯里遇到领导,必须在30秒内讲完重点。这个方法强制我们剥离枝叶,保留主干。就像整理行李箱,先装必需品,再考虑装饰品。

最近看到某科技公司的新品发布会,主讲人用三个动词串联全场:发现痛点、拆解问题、呈现方案。这种结构让观众能跟着节奏走,不会迷失在技术参数里。可见表达的精髓不在于说多少,而在于让人记住多少。

下次当你准备长篇大论时,不妨先问自己:如果删掉这段话,核心信息会不会受损?就像修剪盆栽,剪掉杂枝才能让主干更挺拔。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帮别人节省时间,就是最大的善意。

"千章万句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