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yǔ wàn yán
成语解释:见“千言万语”。
成语出处:《四游记·太子被戏下武当》:“千语万言劝解太子,如风过耳,不肯回朝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形容说话很多
繁体字形:千語萬言
英文翻译:a great deal of talk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语:[yǔ]1.话:语言。语音。汉语。外语。成语。千言万语。2.说:细语。低语。不言不语。默默不语。3.谚语;成语:语云,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4.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:手语。旗语。灯语。5.姓。[yù]告诉:不以语人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言:1.话:言语。语言。格言。诺言。发言。有言在先。言外之意。2.说:言之有理。畅所欲言。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。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言诗。万言书。全书近二十万言。4.姓。
“千语万言”这个成语,常被用来形容人滔滔不绝却抓不住重点的样子。比如同事小张开会时,从项目背景讲到行业趋势,最后才挤出一句“预算可能要超支”。这时候老板可能会笑着打断:“咱们能不能别千语万言,直接说重点?”
有人会问:为什么话说得越多反而越容易模糊核心?其实就像煮汤时不断加水,原本鲜美的味道会被稀释。上周我帮邻居修改简历,他写了三页工作经历,结果删掉重复描述后,核心优势反而像砂锅里的排骨那样“浮”了出来。
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记得第一次给客户做方案汇报时,我准备了二十页PPT,结果讲到第五页就被客户叫停:“我需要知道的是,这个方案能帮我多赚多少钱。”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真正的专业不是堆砌术语,而是像剥洋葱一样直达内核。
反过来看,“千语万言”真的毫无价值吗?未必。去年参加作家分享会,有位老师花了半小时讲创作灵感来源,看似天马行空,但最后串联起来时,就像拼图突然完整——原来那些看似零散的故事,都在诠释“观察生活”这个母题。这时候的“千语万言”,反而成了编织认知网络的丝线。
如何在精简与详实间找到平衡点?我的经验是带着“用户思维”开口。就像上周教老妈用手机支付,如果从智能手机发展史讲起,她肯定要打瞌睡。但换成“点这里输入金额,再按绿色按钮”的三步教学,她当场就学会了。关键不在于说多少,而在于对方能记住多少。
下次当你准备长篇大论时,不妨试试“电梯演讲法则”:假设你在电梯里遇到重要人物,只有30秒时间打动对方。这种思维训练会让表达像压缩饼干,体积变小但营养更集中。毕竟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能把复杂问题说简单,才是真本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