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iān biàn wàn biàn
成语解释:形容次数很多
成语出处:霍达《穆斯林的葬礼》第11章:“不管人们在此之前曾经怎样千遍万遍地谈论战争,还是被战争恶魔的突然到来震惊了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状语;多用于口语
繁体字形:千遍萬遍
英文翻译:Thousands of times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遍:1.满;布满:我们的朋友遍天下。满山遍野。2.量词。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:看了三遍。
万:[wàn]1.数目。十个一千。2.比喻很多:万众。万般。3.副词。极;很;绝对:万没想到。万不得已。[mò]〔万俟〕复姓。俟(qí)。
遍:1.满;布满:我们的朋友遍天下。满山遍野。2.量词。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为一遍:看了三遍。
我们常说"千遍万遍",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?其实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:重复是掌握技能的基础。就像婴儿学步要摔倒几十次才能走稳,厨师炒菜要失败上百次才能掌握火候。但问题来了:为什么要重复这么多次?因为大脑需要通过反复刺激才能形成牢固的神经回路。
有个真实案例: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,每天凌晨五点就开始捏寿司,这个动作他重复了七十年。当记者问他秘诀时,他摸着长满老茧的手说:"不过是把每个动作再做一千遍。"这提醒我们,刻意练习和机械重复有本质区别——前者是带着思考改进,后者只是无脑重复。
在编程领域同样适用这个规律。新手写代码时,常常被报错信息打击得灰心丧气。但真正突破瓶颈的程序员都明白:每解决一个bug,就等于在知识地图上点亮一盏灯。有个比喻很贴切:编程就像在黑暗中拼图,前999次尝试都是在收集碎片,第1000次突然就能看见完整图案。
有人会质疑:重复这么多次是不是浪费时间?我的个人体会是:刚开始确实像在迷宫里打转,但当积累到某个临界点,就会产生质变。就像学外语时,前100小时可能毫无长进,但第101小时突然能听懂整段对话。这种"顿悟时刻"正是千万次重复的馈赠。
现代人容易陷入"速成焦虑",总想绕过必经的积累过程。但观察那些真正的大师,他们的成长轨迹往往呈现阶梯状:每个平台期都对应着新层次的重复修炼。或许我们应该这样看待重复:它不是原地踏步,而是螺旋上升的必经之路。
最后分享一个有趣的现象:神经科学家发现,当某个动作重复到形成肌肉记忆时,大脑皮层会重新分配资源。这意味着重复到极致时,身体会自主优化动作,释放脑力去处理更高阶的任务。这也许就是"熟能生巧"的科学解释——千万次重复最终会内化为本能。
面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,不妨换个角度思考:每次重复都在重塑大脑结构,就像滴水穿石,看似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持续的水流终将改变地貌。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觉察,把机械劳动转化为有意识的精进。毕竟,通向精通的路上,每一步都算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