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qiān
  • zhī
  • qiú
  • fēi
  • zhī
  • bá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iān yì zhī qiú,fēi yī hú zhī bái

成语解释:镒:古代重量单位,1镒=20两;裘:皮衣。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腋下白毛制成。比喻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才的力量
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亲士》:“是故江河之水,非一源之水也;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也。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;用于书面语

繁体字形:千鎰之裘,非一狐之白

英文翻译:A thousand fur is not a fox's white

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的意思

千:1.数目。十个一百。2.比喻很多:千锤百炼。3.“秋千”的“千”。

镒:古代重量单位,一镒合二十两(一说二十四两):黄金百~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裘:1.毛皮的衣服:狐裘。轻裘。集腋成裘。2.姓。

非:1.错误(跟“是”相对):是非。习非成是。痛改前非。2.不合于:非法。非礼。非分(fèn)。3.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:非难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4.不是:答非所问。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。5.前缀。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,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:非金属。非晶体。非司机。6.不:非同小可。非同寻常。7.跟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:要想做出成绩,非下苦功不可。8.一定要;偏偏:不行,我非去!9.不好;糟:景况日非。10.指非洲。

一: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2.表示同一:咱们是一家人。你们一路走。这不是一码事。3.表示另一:番茄一名西红柿。4.表示整个;全:一冬。一生。一路平安。一屋子人。一身的汗。5.表示专一:一心一意。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一歇。笑一笑。让我闻一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一声。看一眼。让我们商量一下。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一跳跳了过去。一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一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一请就来。一说就明白了。9.一旦;一经:一失足成千古恨。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
狐:1.哺乳动物,外形略像狼,面部较长,耳朵三角形,尾巴长,毛通常赤黄色。性狡猾多疑,昼伏夜出,吃野鼠、鸟类、家禽等。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。通称狐狸。2.(Hú)姓。

之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白:1.像霜或雪的颜色(跟“黑”相对)。2.光亮;明亮:东方发白。大天白日。3.清楚;明白;弄明白:真相大白。不白之冤。4.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;空白:白卷。白饭。白开水。一穷二白。5.没有效果;徒然:白跑一趟。白费力气。6.无代价;无报偿:白吃。白给。白看戏。7.象征反动:白军。白区。8.指丧事:白事。9.用白眼珠看人,表示轻视或不满:白了他一眼。10.姓。11.(字音或字形)错误:写白字。把字念白了。12.说明;告诉;陈述:表白。辩白。告白。13.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:道白。独白。对白。14.指地方话:苏白。15.白话:文白杂糅。半文半白。

成语评论

千镒之裘,非一狐之白”是什么意思?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难懂,其实它想表达的道理很简单: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草大衣,不可能只用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缝制而成。换句话说,任何宏大目标的实现,都需要长期积累或多人协作,绝不是靠单一来源或短期努力就能完成的。
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——你想开一家口碑爆棚的奶茶店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只要买到最好的茶叶就能成功吗?”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除了茶叶品质,还需要研究配方、设计包装、培训员工、控制成本,甚至要考虑店铺选址和顾客体验。就像成语里的“一狐之白”撑不起整件皮草,单凭某个环节的突出表现,很难支撑整个系统的成功。

这个成语对现代人有什么启发?我发现很多人容易陷入“速成思维”,比如期待通过21天打卡就掌握新技能,或者认为买某个网红产品就能立刻改变生活。其实真正有价值的事物,就像成语里的千金皮裘,往往需要多维度、持续性的投入。就像我去年学习编程的经历,虽然跟着教程能快速写出几行代码,但真正做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,还是需要反复试错、查阅资料、请教前辈的积累过程。

有人可能会疑惑:“强调积累会不会太消极?”恰恰相反,这个成语传递的其实是积极信号。它让我们意识到,面对复杂目标时不必苛求“一步到位”。就像建造故宫的匠人们,没有人能独自完成所有工作,但每块砖瓦的精心打磨、每个工匠的专注投入,最终汇聚成了震撼世界的建筑奇迹。这种思维方式,反而能帮助我们在浮躁的环境中保持定力。

观察商业领域就会发现,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都在践行这个道理。某手机品牌从芯片研发到软件生态的全面布局,某视频平台从内容生产到推荐算法的持续优化,本质上都是“集腋成裘”的现代演绎。他们不把成功寄托在某个爆款产品或营销事件上,而是构建起环环相扣的竞争力网络。

下次当你面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情时,不妨想想这个来自两千年前的智慧。无论是学习新知识、经营人际关系,还是推动社会改变,重要的不是寻找“一招制胜”的捷径,而是培养持续收集“狐狸腋下白毛”的耐心与韧性。毕竟,生活的真谛往往藏在那些需要时间沉淀的事物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