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wén
  • yuè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bó wén yuè lǐ

成语解释:博:金我,广;约:约束。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
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!”

是否常用: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虚心向学

繁体字形:博文約禮

英文翻译:broadening one 's intellectual horizon and keeping within the bounds of propriety

博文约礼的意思

博:1.(量)多;丰富:渊博。地大物博。博而不精。2.通晓:博古通今。3.大:宽衣博带。4.姓。5.博取;取得:聊博一笑。以博欢心。6.古代的一种棋戏,后来泛指赌博:博徒。博局。

文:1.字;语言的书面形式:甲骨文。英文。2.文章:散文。议论文。3.文言:半文半白。4.指文科:文理分科。5.非军事的。与“武”相对:文职。文武双全。6.柔和;不猛烈:文弱。文火。7.旧指礼节、仪式等:繁文缛节。8.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:天文。水文。9.在身上、脸上刺画花纹或字:文身。文双颊。10.文饰;掩饰:文过饰非。11.⑪量词。用于旧时的铜钱:一文不值。

约:[yuē]1.提出或商量(须要共同遵守的事):预约。约定。约期。约好五点钟见面。2.邀请:特约。约请。约他来。3.约定的事;共同订立、须要共同遵守的条文:践约。条约。和约。有约在先。4.限制使不越出范围;拘束:约束。制约。5.俭省:节约。俭约。6.简单;简要:由博返约。7.大概:大约。约计。约数。年约十七八。约有五十人。8.约分:5/10可以约成1/2。[yāo]用秤称:约一斤肉。约一约有多重。

礼:1.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:婚礼。丧礼。2.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:礼节。敬个礼。3.礼物:送礼。献礼。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。4.以礼相待:礼贤下士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哎,你听过“博文约礼”这成语不?说白了,它就像是老祖宗给咱们留的“人生攻略”——既要广泛学习知识,又得用礼仪规矩来约束自己。举个例子啊,你瞅瞅《论语》里的颜回,“一箪食,一瓢饮”还能乐呵呵地读书,这不就是既“博文”又“约礼”的典范吗?

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:“现在都啥年代了,还搞这套?”嘿,可别急着下结论!就拿咱小区张大爷来说,退休后天天刷短视频学养生知识(博文),但见到邻居照样坚持拱手问好(约礼),人家这精气神儿可比不少年轻人还利索。所以说啊,老智慧有时候比新潮流更扛造。

那问题又来了:“博文和约礼会不会打架啊?”要我说啊,这俩就像火锅的麻辣和香油碟——单吃可能呛嗓子,配一块儿才叫地道。你看那些创业成功的大佬,哪个不是既懂行业前沿(博文),又能在酒桌上把合作伙伴处得明明白白(约礼)?

不过说实在的,现在年轻人压力这么大,能做到这两点确实不容易。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,白天拍视频学剪辑(博文),晚上直播愣是坚持不说脏话(约礼),结果粉丝都说他“靠谱又有料”。所以说啊,这成语放现在,其实就是教咱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守住本心。

最后唠叨一句,咱也别把“约礼”想得太死板。就像打游戏要遵守规则才能玩得尽兴,生活里的规矩说到底是为了让大伙儿都舒坦。下次刷手机看到新知识时,不妨琢磨琢磨怎么用得更有分寸——保不齐这就是当代版的“博文约礼”呢?

博文约礼的造句

  1. 造句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很明确——“博文约礼”四个字,印在校方的各种宣传材料上。
  2. 造句 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,博文约礼,知行合一。
  3. 造句 祭文回顾孔子一生功绩,颂其“博文约礼,忠恕为常;仁爱持敬,克己是纲;不厌不倦,挹芬攫芳。
  4. 造句 兰州某中学倡导学生要“博文约礼有责为先”。
  5. 造句 建校百多年来,秉承“博文约礼,成德达才”的校训,英才辈出,桃李芬芳。
  6. 造句 孔门独颜子为好学,然舍博文约礼,便无学问。
  7. 造句 在这里,一群民族文化的有志之士们曾经怀着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”的古训,博文约礼,出入经史,关怀于天人之际,叩问于古今之变。
  8. 造句 礼成后,正献官台北市副市长邓家基抽出今年学运签——“博文约礼”,勉励此间学子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务必勤奋向学。
  9. 造句 如今的海慧中学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,笃行“志远行近、博文约礼”的校训,向着创建全国绿色学校这个更远的目标扬帆启航。

"博文约礼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