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uǎn pū gai
成语解释:收拾行李离去。比喻被解雇或辞去职务,离开原来工作地点
成语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叫他去开销蒋福,立时三刻要他卷铺盖滚出去。”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宾语;指解雇或炒鱿鱼
繁体字形:卷鋪蓋
英文翻译:Rolling blanket
卷:[juàn]机关里保存的文件:卷宗。调卷。查卷。[juǎn]1.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:把竹帘子卷起来。卷起袖子就干。烙饼卷大葱。2.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:风卷着雨点劈面打来。汽车卷起尘土,飞驰而过。她卷入了这场争论。3.裹成圆筒形的东西:铺盖卷儿。把挂历裹成一个卷儿寄出去。4.(卷儿)卷子(juǎn·zi):花卷儿。金银卷儿。5.用于成卷儿的东西:一卷纸。一卷铺盖。
铺:[pù]1.(铺儿)铺子;商店:肉铺。杂货铺儿。2.用板子搭的床:床铺。搭一个铺。3.驿站(今多用于地名):五里铺(在湖北)。十里铺(在浙江)。[pū]1.把东西展开或摊平:铺床。铺轨。铺被褥。铺平道路。平铺直叙。2.用于炕:一铺炕。
盖:[gài]1.有遮蔽作用的东西:盖子。锅盖。瓶盖。膝盖。天灵盖。2.伞:雨盖。3.由上往下覆,遮掩:覆盖。遮盖。掩盖。盖浇饭。4.压倒,超过:盖世无双。5.方言,超出一般地好:这本书真叫盖!6.用印,打上:盖章。盖戳子。7.造(房子):盖楼。翻盖。8.方言虚词(a.发语词,如“盖闻”;b.表大概如此,如“盖近之矣”;c.连词,表示原因,如“有所不知,盖未学也”)。[gě]1.古地名,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。2.姓。盖[盖,读音作gě(ㄍㄜˇ)、亦可读音作gà(ㄍㄚˋ)、gài(ㄍㄞˋ)、guó(ㄍㄨㄛˊ)]、guō[hé]古同“盍”,文言虚词,何不。
“卷铺盖”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?举个例子:公司裁员消息一出,老张默默收拾办公桌,同事们都明白他这是要卷铺盖走人了。这个场景既直白又生动,把收拾物品和职场变动直接关联起来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用“卷铺盖”而不是其他动作形容离职?其实这个说法源自古代客栈文化——伙计被辞退时需要卷起铺盖离开通铺。现在用来比喻工作关系的结束,既保留了收拾行囊的画面感,又暗含了“此处不留人”的转折意味。
换个生活场景:大学生小刘实习期表现不佳,主管委婉提醒:“要是再迟到三次,你就得考虑卷铺盖了。”这里用诙谐的方式表达了严肃的后果,比直接说“开除”更显口语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现在年轻人更常用“提桶跑路”这类网络用语,但“卷铺盖”在正式场合依然保有独特的表达分量。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的伸缩性。既能描述被动的失业(比如“经济寒冬让很多人卷铺盖回家”),也能表达主动的选择(像“他毅然卷铺盖创业”)。这种语义的弹性让它在不同语境下都能准确传达出“结束当前状态,准备重新出发”的核心意象。
当看到邻居家孩子背着吉他北漂,老人叹气说“这孩子非要卷铺盖去闯荡”,话里既有担忧又暗藏期许。这说明同一个说法在不同年龄层听来,情感色彩会产生微妙变化。语言就像活水,总在时代浪潮里泛起新的涟漪。
下次遇到工作变动时,不妨把这个成语当作缓冲带。相比冷硬的“失业”或“辞职”,“卷铺盖”带着些许自嘲的智慧,既能化解尴尬,也给未来留出转圜空间——毕竟卷起来的铺盖,随时可以重新铺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