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hòu wèi là dú
成语解释:谓味美者毒烈。
成语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高位寔疾颠,厚味寔腊毒。”韦昭注:“厚味,喻重禄也。腊,亟也,读若‘广’。昔酒焉,味厚者,其毒亟也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繁体字形:厚味臘毒
英文翻译:Botox
厚:1.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(跟“薄”相对):厚木板。厚棉衣。嘴唇很厚。2.厚度:下了两寸厚的雪。3.(感情)深:深情厚谊。交情很厚。4.厚道:宽厚。忠厚。5.(利润)大;(礼物价值)大:厚利。厚礼。6.(味道)浓:酒味很厚。7.(家产)富有;殷实:家底儿厚。8.优待;推崇;重视:厚此薄彼。厚今薄古。9.姓。
味:1.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:味道。滋味。甜味儿。津津有味。2.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:气味。香味儿。这种味儿很好闻。3.意味;趣味:文笔艰涩无味。这本书越读越有味儿。4.指某类菜肴、食品:腊味。美味。野味。山珍海味。5.辨别味道:体味。6.用于中药:这个方子共有七味药。
腊:[là]1.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,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。2.冬天(多在腊月)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(鱼、肉、鸡、鸭等):腊肉。腊鱼。腊味。3.姓。[xī]干肉。
毒:[dú]1.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:毒气。毒性。毒饵。毒药。毒蛇。吸毒。贩毒。2.害,伤害:毒害。毒化。毒杀。莫予毒也(没有谁能危害我,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)。3.凶狠,猛烈:毒辣。毒计。毒刑。狠毒。恶毒。4.恨,以为苦:令人愤毒。[dài]古同“玳”,玳瑁。
“厚味腊毒”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过度追求感官刺激反而带来危害的现象。比如有人沉迷于重油重辣的外卖,长期下来肠胃不堪重负,这就是典型的"美味成了毒药"。我们常听到"过犹不及"这句话,和这个成语是否在表达相似道理?
工作中也存在类似情况:小张为了升职连续熬夜三个月,结果项目没完成反而住院了。这让我想到,拼命三郎式的努力是否也算一种"厚味腊毒"?就像健身房里那些急于求成的新人,超负荷训练反而容易受伤。
有人问:现代社会物质丰富,为何这个成语仍有现实意义?观察直播购物场景就能找到答案——主播用"最后100件库存"刺激消费,不少人买回成堆用不上的商品。这种被营造出的"稀缺感",本质上也是种精神层面的"厚味腊毒"。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智慧之处在于揭示"临界点"概念。就像喝茶讲究"七分满",待人接物同样需要留余地。最近尝试把手机设为灰度模式,发现屏幕失去色彩后,反而更容易专注阅读——这个实验意外验证了"去厚味"的价值。
当看到邻居给孩子报满六个课外班时,忽然意识到:教育领域的"厚味腊毒"更需警惕。知识本应像春雨润物,填鸭式灌输却可能浇灭学习热情。适当留白的课程表,或许才是真正的智慧选择。
有趣的是,这个成语本身也需避免"过度解读"。有位朋友研究其出处时陷入考据迷宫,反而忽略了核心寓意。这提醒我们,理解传统文化既要深入探究,也要记得适时抽离,保持清醒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