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ài
  • xīng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ù hài xīng lì

成语解释:去:除掉;兴:兴办。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
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》:“后佐河阳军,任事去害兴利。”
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去害興利

英文翻译:To harm and to benefit

去害兴利的意思
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
害:1.祸害;害处(跟“利、益”相对):灾害。虫害。为民除害。吸烟对身体有害。2.有害的(跟“益”相对):害虫。害鸟。3.使受损害:害人不浅。你把地址搞错了,害得我白跑了一趟。4.杀害:在数日前被害。5.发生(疾病):害眼。害了一场大病。6.又同“”hé。

兴:[xīng]1.兴盛;流行:复兴。新兴。现在已经不兴这种式样了。2.使盛行:大兴调查研究之风。3.开始;发动;创立:兴办。兴工。兴利除弊。百废俱兴。4.起;起来:晨兴(早晨起来)。夙兴夜寐。5.准许(多用于否定式):说话要有根据,不兴胡说。6.或许:明天他也兴来,也兴不来。7.姓。[xìng]兴致;兴趣:豪兴。助兴。败兴。雅兴。游兴。

利:1.锋利;锐利(跟“钝”相对):利刃。利爪。2.顺利;便利:不利。成败利钝。3.利益(跟“害、弊”相对):利弊。有利。兴利除害。4.利润或利息:暴利。薄利多销。本利两清。5.使有利:利国利民。毫不利己,专门利人。6.姓。

成语评论

去害兴利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换个说法其实就是“解决问题并创造价值”。比如老张发现自家鱼塘总是被水草堵住排水口,他不仅清理了水草,还把这些水草晒干做成饲料喂鸭子——这就是典型的去害兴利

有人可能会问:这和我们常说的“趋利避害”有什么区别?其实核心差异在于主动性。趋利避害像躲着石头走路,而去害兴利更像把绊脚石改造成垫脚石。战国时期李冰修建都江堰时,既治理了岷江水患(去害),又实现了灌溉良田(兴利),造就了“天府之国”的美誉。

在当代城市改造中,这个智慧依然闪光。上海苏州河治理就是个典型案例。曾经的黑臭河道经过系统治理,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(去害),还建成了42公里滨水步道,带动周边商业价值提升(兴利)。这种改造思维比简单填埋河道高明得多,既保留城市记忆又创造新价值。

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:为什么有时候明知有害却难以下决心整治?或许就像家里堆积的旧物,明知道占地方,但总想着“说不定哪天有用”。这时需要分清主次矛盾——北京雾霾治理就是典型案例。当初关停污染企业确实影响经济数据,但换来的是全民健康保障和绿色产业发展空间。

个人认为,这个成语最精妙处在于“转化”的智慧。就像做菜时的边角料,有人视之为厨余垃圾,米其林厨师却能做成美味浓汤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们面对的数据隐私问题,既需要建立防护机制(去害),也能通过合规开发创造新的商业价值(兴利)。

当新技术浪潮袭来时,这种思维模式尤为重要。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的过程,既解决了尾气污染(去害),又催生了电池技术、智能驾驶等新兴产业(兴利)。这种转变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取舍,而是螺旋上升的革新。未来的城市发展、科技创新乃至个人成长,都将在这种辩证关系中找到突破口。

站在时代更迭的路口,我们会发现“害”与“利”的边界其实充满弹性。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,尖锐的刺(去害)保护着储水茎干(兴利),这种经过时间考验的生存智慧,或许正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需要的思维模型。当面对复杂挑战时,或许可以多问一句:这个难题里是否藏着我们还没发现的机遇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