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ù wú cún jīng
成语解释:芜:芜杂。除去粗糙的部分,留取其精华
成语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:“上海京剧院将这样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戏,经过去芜存精加以重新编排,使其重放麟派艺术的光彩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定语、宾语;用于文化方面
繁体字形:去芜存精
英文翻译:Go to Wuhu to store essence
去: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去路。去向。从成都去重庆。他去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2.离开:去国。去世。去职。去留两便。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去。4.除去;除掉:去病。去火。去皮。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。5.距离:两地相去四十里。去今五十年。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去年。去秋(去年秋天)。去冬今春。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。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去听报告去了。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去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!⑿去声:平上去入。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去白娘子。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去。捎去。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去(=过去)。让他说去(=下去)。一眼看去(=上去)。
芜:1.草长得多而乱:荒芜。2.乱草丛生的地方:平芜(草木丛生的原野)。3.比喻杂乱(多指文辞):繁芜。
存:1.存在;生存:残存。父母俱存。2.储存;保存:封存。存粮。3.蓄积;聚集:存食。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。4.储蓄:存款。存折。零存整取。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。5.寄存:存车处。行李先存在这儿,回头再来取。6.保留:存疑。存而不论。去伪存真。7.结存;余留:库存。收支相抵,净存二百元。8.心里怀着(某种想法):存心。心存侥幸。不存任何顾虑。9.姓。
精:1.经过提炼或挑选的:精盐。2.提炼出来的精华:酒精。鱼肝油精。3.完美;最好:精彩。精益求精。4.细(跟“粗”相对):精密。精确。精巧。工艺精。5.机灵心细:精明。精干。这孩子比大人还精。6.精通:博而不精。精于针灸。7.精神;精力:聚精会神。精疲力竭。8.精液;精子:遗精。受精。9.妖精:修炼成精。10.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,表示“十分”、“非常”:精瘦。雨把衣服淋得精湿。
什么是"去芜存精"?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去除杂草保留稻谷,引申为剔除糟粕、保留精华的过程。就像烘焙师制作糕点时,会精准筛除面粉中的结块,只保留细腻的面粉原料——这种选择性保留正是成语的精髓。
工作中如何体现去芜存精?某项目经理在年终汇报时,没有罗列所有数据,而是用三组对比柱状图展现核心成果。当同事问起细节处理,他解释道:"删掉重复图表就像整理衣橱,过时的款式占空间,经典单品才值得展示。"这种取舍思维帮助团队快速抓住重点。
知识学习更需要去芜存精。有位备考研究生的考生发现,每天刷20套模拟题反而效率低下。当他改为精研5套真题并建立错题本后,正确率提升了40%。这印证了认知科学原理:大脑对结构化信息的记忆强度,是碎片化信息的3倍以上。
日常生活中的去芜存精更值得玩味。我书房曾堆满五年未拆封的书籍,直到搬家时实施"二八法则":保留20%常读的精品,其余捐赠。书柜腾空后,意外发现多年前的读书笔记——那些泛黄的纸页,反而比成堆的新书更有价值。
为何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能力?信息爆炸时代,我们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十年的总和。就像在自助餐厅面对百种菜品,懂得选择营养搭配的人,远比胡乱堆叠餐盘的人吃得健康。主动筛选信息,本质上是对注意力的战略性保护。
去芜存精的难点在哪里?观察发现,人们往往陷入"拥有即存在"的认知误区。有位收藏邮票的长辈说得精辟:"真正的好邮票不是藏在铁盒里的,而是能让人眼睛发亮的。"学会识别这种"眼睛发亮"的时刻,就是培养判断力的开始。
实践中如何突破选择障碍?我习惯在决策时设置"三天冷静期"。去年选购笔记本电脑时,最初列出的12项参数,经过三次筛选只剩下核心的处理器、续航和重量。最终入手的设备,恰好完美契合移动办公的真实需求。
去芜存精不仅是方法,更是生活哲学。就像陶艺家在旋转的坯体上塑形,既要有剔除多余黏土的果断,也要有保留优美弧度的匠心。当我们开始用这种眼光看待周遭事物,冗余的焦虑会自然脱落,真正重要的事物将浮现轮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