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shēn chén mǎo yǒu
成语解释:①参、辰,二星名。参星酉时出于西方,辰星卯时出于东方。参与辰,卯
成语出处:元 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二折:“我觑着那珠翠金银,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宾语、定语;指对立
繁体字形:參辰夘酉
英文翻译:Shenchenmaoyou
参:[cān]1.加入在内:参加。参与。参政。参赛。参议。2.相间,夹杂:参杂。参半。3.检验,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,考证某事物:参考。参照。参省(xǐng)(检验省察)。参看。参阅。参检。4.探究,领悟:参悟。参透。参破。参禅。5.旧指下级进见上级:参见。参拜。6.弹劾,向皇帝告状:参奏。参劾。参革。[shēn]1.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:参商(“参星”和“商星”,此出则彼没,两不相见;喻亲友隔离不得相见或彼此对立不和睦)。参辰卯酉(“辰星”即商星,参星酉时现于西方,辰星卯时出于东方;喻互不相关或势不两立)。2.中药名:人参。党参。[cēn]〔参差(cī)〕长短不齐,如“参差(cī)不齐”、“参差(cī)错落”。[sān]古同“叁”,三的大写。
辰:1.地支的第五位。见〖干支〗。2.日、月、星的统称:星辰。3.古代把一昼夜分作十二辰:时辰。4.时光;日子:良辰美景。诞辰。5.指辰州(旧府名,府治在今湖南沅陵):辰砂。6.姓。
卯:1.地支的第四位。2.卯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五点到七点。3.木器部件接连的地方。凸起的部分叫榫(sǔn)头;插入榫头的凹入部分叫卯眼。
酉:1.地支的第十位。2.酉时,旧式记时法,相当于十七点到十九点。
“参辰卯酉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,但它背后藏着有趣的天文知识。简单来说,“参”和“辰”是古代星宿名,分别代表参星和辰星;而“卯”和“酉”是地支中的两个时辰。古人发现,参星和辰星永远不会同时在天空出现,就像卯时(早上5-7点)和酉时(下午5-7点)永远碰不到一块儿。所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两件事物完全对立,或者两个人水火不容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:小明和小张在讨论公司发展方向时,一个主张激进扩张,一个坚持稳扎稳打。同事老王摇摇头说:“你俩这意见简直是参辰卯酉,先喝杯茶再商量吧!”这里既点明了观点的对立,又暗示了调和矛盾的可能性。
问题来了: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复杂的成语?其实成语就像语言里的“调味包”。比如你直接说“他俩意见相反”,效果平铺直叙;但用“参辰卯酉”,不仅点明对立本质,还暗含“像星宿运转般无法调和”的深意。不过要注意使用场景——要是对着小朋友说这个词,他们可能会满脸问号哦!
工作中也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。比如部门会议上,市场部要追加预算搞推广,财务部却要削减开支,负责人可以说:“咱们现在参辰卯酉各执一词,不如先看看上半年的数据?”既承认分歧存在,又把话题引向客观依据,比直接说“你们别吵了”更有建设性。
个人觉得,这类源自传统文化的成语特别有意思。它们像时间胶囊,把古人的观察智慧封装在四个字里。虽然现代社会节奏快,很多人觉得成语拗口,但偶尔恰当使用,反而能让表达更精准生动。就像穿汉服不一定要天天穿,但在合适场合出现,自有一番韵味。
下次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,不妨试试用“参辰卯酉”来描述。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,但用得多了,你会发现这些老成语就像瑞士军刀,总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。毕竟语言的美感,往往藏在那些需要稍作思考的词汇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