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jí fēng ér shì
成语解释:及:乘;锋:锋利,比喻士气高昂;试:试用。趁锋利的时候用它。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,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。日夜企而望归,及其锋而用之,可以有大功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谓语;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
繁体字形:及鋒而試
英文翻译:try while the point is sharp
及:1.达到:波及。普及。及格。目力所及。由表及里。将及十载。2.赶上:及时。及早。望尘莫及。3.比得上:论学习,我不及他。4.推及;顾及: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攻其一点,不及其余。5.姓。6.用“及”连接的成分多在意义上有主次之分,主要的成分放在“及”的前面。
锋:1.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:刀锋。枪锋。2.带头在前列的人:先锋。前锋。3.比喻说话或文章的锋芒:谈锋。笔锋。4.气象学名词。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接触界面,叫做锋面。锋面与地面的交线,称为锋线。有时将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。
而:1.连接动词、形容词或词组、分句等。a)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:伟大而艰巨的任务。战而胜之。取而代之。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,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。b)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:栀子花的香,浓而不烈,清而不淡。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,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。c)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,表示转折: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,就会影响改进技术、提高生产。d)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: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,不会有任何成就。2.有“到”的意思:一而再,再而三。由秋而冬。由南而北。3.把表示时间、方式、目的、原因、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:匆匆而来。挺身而出。为正义而战。因公而死。视情况而定。4.插在主语谓语中间,有“如果”的意思: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,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。5.姓。
试:1.实验;尝试:试航。试制。2.考试:试题。口试。
说起"及锋而试"这个成语,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。其实它出自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,原意是指趁着刀剑锋利时试用,现在常用来比喻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行动。举个现实中的例子:小王发现公司新业务需要懂西班牙语的人才,他马上报名夜校突击学习,三个月后成功转岗到国际部——这就是典型的"及锋而试"。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强调"及时"呢?我们不妨设想另一个场景:某科技公司推出创新产品时,市场总监老张犹豫半年才启动推广,结果竞品早已抢占先机。这说明机会就像新鲜水果,放久了会变质,只有在最佳状态时把握住,才能尝到最甜美的滋味。
在个人发展方面,这个成语尤其具有现实意义。去年我朋友小林收到海外工作机会,虽然要暂别家人,但她果断抓住机遇。如今不仅薪资翻倍,还积累了跨国项目经验。这种选择看似冒险,实则是在能力鼎盛期进行的战略投资。
或许有人会困惑:如果能力还不够强怎么办?其实关键在"及锋"的判断。就像登山者不会等到完全适应高原反应才出发,而是在身体状态最佳时启程。我观察到,职场中那些总说"等我准备好"的人,往往错失成长窗口期,反而不如边学边做的实践者进步快。
现代社会讲究"快鱼吃慢鱼"的竞争法则,但盲目求快也不可取。记得2018年区块链热潮时,不少创业者仓促入场反而血本无归。真正的"及锋而试"需要智慧分辨时机,就像冲浪者要准确判断浪头高度,在恰到好处的瞬间起身滑行。
说到底,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仅是行动力,更是培养对时机的敏锐嗅觉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警觉,当机遇的齿轮与个人能力的齿轮啮合时,及时扣动行动的扳机。毕竟,人生很多转折点就像早班地铁,错过这一班,下一班可能就要等很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