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xìn
  • mín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qǔ xìn yú mín

成语解释:取得人民的信任。
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,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
繁体字形:取信于民

英文翻译:attain the people's trust

取信于民的意思
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
信:[xìn]1.诚实,不欺骗:信用。信守。信物。信货。信誓旦旦。2.不怀疑,认为可靠:信任。信托。信心。信念。3.崇奉:信仰。信徒。4.消息:信息。杳无音信。5.函件:信件。信笺。信鸽。信访。6.随便,放任:信手(随手)。信步(随意走动,散步)。信笔。信意。7.同“芯2”。8.姓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[shēn]1.古同“”,舒展开。2.古同“”,表白。

于:1.a)在:她生于1949年。来信已于日前收到。黄河发源于青海。b)向:问道于盲。告慰于知己。求救于人。c)给:嫁祸于人。献身于科学事业。d)对;对于:忠于祖国。有益于人民。形势于我们有利。e)自;从:青出于蓝。出于自愿。f)表示比较:大于。少于。高于。低于。g)表示被动:见笑于大方之家。2.后缀。a)动词后缀:合于。属于。在于。至于。b)形容词后缀:勇于负责。善于调度。易于了解。难于实行。“於”3.姓。

民:1.人民:国泰民安。为民除害。2.指某种人:藏民。回民。农民。渔民。牧民。居民。侨民。3.民间的:民歌。民谣。4.非军人;非军事的:拥军爱民。民航。民用。5.姓。

成语评论

取信于民”这个成语到底是什么意思?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实际行动赢得老百姓的信任。比如某地政府承诺修一条便民公路,结果三个月内保质保量完成,老百姓交口称赞:“这才是说到做到,真正取信于民!”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“取信于民”?答案其实很现实。就像小区物业总喊要修路灯,但拖了半年都没动静,业主自然不愿交物业费。信任一旦被消耗,再想重建可比登天还难。明朝海瑞在淳安县当县令时,亲自带人丈量土地落实赋税改革,用透明公开的方式让政策落地,这种“笨办法”反而赢得了百姓支持。

怎么判断是否真的取信于民?有个特别直观的指标:老百姓遇到困难时会不会主动找你。去年郑州暴雨期间,有个社区书记把办公室电话贴在每栋楼的电梯里,结果三天接到两百多个求助电话。后来采访时他说:“群众愿意打电话,说明他们真把咱们当自己人。”这种双向奔赴的信任,往往比任何宣传口号都有说服力。

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: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开始搞“政策直播”,把工程招标、预算分配这些“敏感内容”放在短视频平台。虽然刚开始有人质疑作秀,但亲眼看着自家门口的公园从图纸变成现实,老百姓的态度渐渐从“你们又要搞什么”变成了“这个方案我支持”。这种看得见的诚意,或许就是新时代的取信之道。

取信于民最难的是什么?不是做出承诺,而是持续兑现承诺。就像朋友借钱,按时还钱的人下次借钱更容易。某贫困县去年承诺给每个村建卫生所,结果年底超额完成还加了体检车巡回服务。今年他们说要搞技能培训,报名人数直接翻倍。信任就像滚雪球,越滚越大;但要是中途掺了假,雪球立马就化了。

说到底,取信于民不是高深的政治命题,而是最朴素的生活智慧。小到准时赴约,大到治国理政,本质都是诚信价值的延伸。当“说到做到”成为习惯,当“有事您说话”变成常态,这样的社会关系才会真正稳固。毕竟,老百姓心里有杆秤,称得出承诺的分量,更量得出行动的温度。

取信于民的造句

  1. 造句 防范和化解各种公共危机,是各级政府树立服务于民、取信于民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。
  2. 造句 这个领导要取信于民,使党内信得过,人民信得过.
  3. 造句 或以“完全”的立宪面目来取信于民,笼络人心,缓和统治危机。
  4. 造句 第三代的领导也一样要取信于民,要干出实绩.
  5. 造句 第二条是真正干出几个实绩,来取信于民.
  6. 造句 服务大众,真诚服务,取信于民,是我们经营的宗旨.
  7. 造句 农二师纪委监察局何以取信于民,取信于社会,靠的是该师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,凭的是纪委监察局全体干部团结拼搏、无私无畏的卫士情怀。
  8. 造句 公安执法,既要取信于民,也要取悦于民。
  9. 造句 一个党员干部,如何取信于民,取悦于民?答案十分明确:除了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,更要有实实在在的、真正得了民心顺了民意的政绩。
  10. 造句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。

"取信于民"的相关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