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qǔ zhū gōng zhōng
成语解释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”宫,古代对房屋的通称。后以“取诸宫中”谓取用于自己家中,极言其便利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繁体字形:取諸宫中
英文翻译:In the Imperial Palace
取:1.拿到手里:取款。取行李。把电灯泡取下来。2.得到;招致:取乐。取暖。自取灭亡。3.采取;选取:取道。录取。可取。给孩子取个名儿。4.姓。
诸:1.众;许多:诸位。诸君。诸侯。诸子百家。2.姓。3.“之于(於)”或“之乎”的合音:付诸实施(=之于)。数易其稿,而后公诸社会(=之于)。有诸(=之乎)?
宫:1.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:宫殿。行宫。故宫。东宫。2.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:天宫。龙宫。月宫。蟾宫。3.庙宇的名称:碧霞宫。雍和宫。4.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:少年宫。民族宫。劳动人民文化宫。5.指子宫:宫颈。刮宫。宫外孕。6.姓。7.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的“1”。见〖五音〗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你听过"取诸宫中"这个成语吗?这个出自《孟子》的冷门成语,字面意思是"从自家宫室中取用",实际指代利用现有资源解决问题。比如公司遇到技术难题时,技术总监说:"何必外聘专家?咱们研发部的数据库就像百宝箱,取诸宫中足矣。"
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两千多年?关键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共通的智慧。就像现代人常说的"别总想着买买买,先翻翻自家储物间",这种资源利用思维在农耕文明时期就已萌芽。考古发现,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坊常建在宫殿旁,工匠们正是践行着"取诸宫中"的理念。
试想战国时期的工匠要铸钟:铜矿从何而来?模具怎么制作?乐师要求的音准如何保证?智慧的匠人不会舍近求远,他们会在宫廷库房找现成铜料,用祖传的陶范模具,参照前朝编钟的尺寸比例。这种就地取材的智慧,至今仍在建筑设计领域发光——去年故宫修缮养心殿时,70%材料都取自库存旧料。
现代职场中如何活用这个成语?市场部小王接到紧急提案任务,他没有急着上网买数据报告,而是先调取公司十年的客户档案。结果发现三年前的春节促销方案稍作修改就能复用,这种"取诸宫中"的操作不仅省下五万预算,还获得领导"善用资源"的表扬。
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精妙处在于"诸"字的用法。它既包含空间维度(各处宫室),又涵盖时间维度(历代积累),就像现代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。某科技公司建立的"智慧树"数据库,将1998年至今的研发资料数字化存储,工程师遇到难题时,输入关键词就能"取诸宫中"。
农耕文明孕育的成语遇上数字时代,反而焕发新生机。下次遇到困难时不妨先自问:我的"宫中"有什么可用资源?可能是书架上的专业书籍,电脑里的旧方案,或者同事脑子里的经验。这种向内求索的思维方式,往往比盲目外求更高效——就像老话说的,远水解不了近渴,近水楼台先得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