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dié xiàn zá chū
成语解释:叠:重叠;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多次重复错杂出现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刘茞传》:“今民穷财殚,府藏虚罄,水旱盗贼,星象草木之变叠见杂出。”
是否常用:一般成语
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重复出现
繁体字形:曡見雜出
英文翻译:Overlapping and miscellaneous
叠:1.一层加上一层;重复:重叠。叠石为山。层见叠出。2.折叠(衣被、纸张等):叠衣服。把信叠好装在信封里。3.姓。
见:[jiàn]1.看到:看见。罕见。见微知著。见义勇为。见异思迁。2.接触,遇到:怕见风。见习。3.看得出,显得出:见效。相形见绌。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见上。见下。5.会晤:会见。接见。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见解。见地(见解)。见仁见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见外。见教。见谅(原谅我)。见笑(被讥笑)。8.姓。[xiàn]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杂:1.多种多样的:复杂。杂色。杂技。他看的书很杂,哪方面的都有。2.正项以外的;正式的以外的:杂费。杂项。杂牌儿。3.混合在一起;掺杂:夹杂。他杂在人群中混进了城。草丛中还杂有粉红色的野花。
出:1.从里面到外面(跟“进、入”相对):出来。出去。出门。出国。出院。2.来到:出席。出场。3.超出:出轨。出界。不出三年。4.往外拿:出钱。出布告。出题目。出主意。5.出产;产生:出煤。出木材。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。6.发生:出问题。这事儿出在1962年。7.出版: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。8.发出;发泄:出芽儿。出汗。出天花。出气。9.引文、典故等见于某处:语出《老子》。10.显露:出名。出面。出头。出洋相。11.显得量多:机米做饭出饭。这面蒸馒头出数儿。12.支出:出纳。量入为出。13.跟“往”连用,表示向外:散会了,大家往出走。14.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:三出戏。15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、显露或完成:看得出。看不出。拿出一张纸。跑出大门。看出问题。做出成绩。
哎呦,这"叠见杂出"的成语到底咋用啊?咱们先举个栗子吧!比如说最近公司项目多到爆炸,同事们天天加班,这时候就能来一句:"最近真是忙得叠见杂出,策划案还没写完,客户需求又改了三版!" 你别说,这成语用在这儿特贴切,把接二连三冒出来的麻烦事儿说得活灵活现。
有小伙伴可能要问了:"这成语和'层出不穷'有啥区别?" 问得好!举个生活场景你就明白了。比如说老王家的熊孩子,昨天打碎花瓶,今天弄坏电视,明天又往鱼缸里倒可乐——这时候用"叠见杂出"比"层出不穷"更带劲儿,重点在事情"叠罗汉"似的冒出来,还带着让人措手不及的戏剧性。
要说我个人的看法啊,这成语简直是职场人的嘴替!上个月我同事小李就完美演绎了一把:先是电脑蓝屏,接着客户临时改需求,最后连外卖都送错了单子。他当时瘫在椅子上哀嚎:"今天这破事儿叠见杂出,怕不是水逆提前了?" 把整个办公室都逗乐了。
再举个反常识的用法。比如说追剧时看到反派搞事情,弹幕飘过:"这编剧让反派叠见杂出地使坏,是想累死主角团啊!" 你别说,这么用既有画面感又透着幽默,比单纯说"频繁出现"有意思多了。
说到底啊,活用成语就像炒菜放调料。比如说"叠见杂出"这味调料,最适合用在那些"事情像打地鼠似的冒出来"的场景。下次遇到手忙脚乱的时候,不妨试试这个成语,保准让吐槽都变得文绉绉的。不过可别真把自己当成语词典,用多了小心老板觉得你太闲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