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ǒu zhōng cí huáng
成语解释:雌黄:即鸡冠石,过去写字用黄纸,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后重写。随口更改说得不恰当的话。比喻言论前后矛盾,没有一定见解。
成语出处:晋 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偏正式;作宾语;比喻言论前后矛盾
繁体字形:口中雌黄
英文翻译: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中:[zhōng]1.方位词。跟四周的距离相等;中心:中央。华中。居中。2.指中国:中文。古今中外。3.方位词。范围内;内部:家中。水中。山中。心中。队伍中。4.位置在两端之间的:中指。中锋。中年。中秋。中途。5.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农。中学。中型。中等。6.不偏不倚:中庸。适中。7.中人:作中。8.适于;合于:中用。中看。中听。9.成;行;好:中不中?。这办法中。饭这就中了。10.姓。[zhòng]1.正对上;恰好合上:中选。猜中了。三枪都打中了目标。2.受到;遭受:中毒。中暑。胳膊上中了一枪。
雌:属性词。生物中能产生卵细胞的(跟“雄”相对):雌性。雌花。雌蕊。雌兔。
黄:1.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。2.指黄金:黄货。黄白之物。3.指蛋黄:双黄蛋。4.象征腐化堕落,特指色情:扫黄。查禁黄书。5.(Huáng)指黄河:治黄。引黄工程。6.(Huáng)指黄帝,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:炎黄。7.姓。8.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:买卖黄了。
“口中雌黄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,雌黄到底是什么?其实雌黄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,古人用它涂改错字。这个成语比喻人说话像用雌黄涂改文字一样随便,今天咱们就通过几个例子,看看生活中哪些场景能用上这个有意思的表达。
场景一:朋友聚会吹牛翻车小李在烧烤摊拍着胸脯说:“上周我一天就谈成了五百万的生意!”结果第二天同事问他合同细节,他支支吾吾说还在走流程。这种前后矛盾的吹牛,就像用雌黄涂改说过的话,可不就是典型的“口中雌黄”吗?
场景二:网络谣言满天飞有人在家族群转发:“吃茄子能治糖尿病!”过几天又改口说“要配合洋葱吃才有效”。这种没有根据还随意修改的说法,就像拿着雌黄涂改药方,不仅误导人,还可能耽误正经治疗。
场景三:职场中的空头支票主管开会时说:“下个月所有人涨薪20%!”等到发工资时却说“要等明年预算审批”。这种说话不算数的领导,就像用雌黄修改公告栏的通知,员工被忽悠得团团转。
为什么这个成语至今不过时?现在社交媒体上随便发个动态就能撤回修改,比古人用雌黄涂改可方便多了。但越是信息发达的时代,越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。我常提醒自己: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,就算能撤回修改,别人心里的印象可擦不掉。
下次遇到满嘴跑火车的人,不妨观察下他是不是在玩“口中雌黄”的把戏。其实咱们普通人偶尔说错话很正常,但要是有意为之,把撒谎当家常便饭,那可就是人品问题了。记住,真诚的沟通就像白纸黑字,不需要雌黄来涂涂抹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