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拼音:kǒu tǔ zhū jī
成语解释:珠、玑:都是珠宝,圆的叫珠,不圆的叫玑。形容说话有文采。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第一折:“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,口吐珠玑,有贯世之才。”
是否常用:
成语词性:主谓式;作谓语;形容说话有文采
繁体字形:口吐珠璣
英文翻译:An eloquent tongue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吐:[tǔ]1.使东西从嘴里出来:吐核儿(húr)。吐痰。2.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:吐穗儿。吐絮。蚕吐丝。3.说出来:谈吐。吐露。吐字。吐实情。[tù]1.(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)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:呕吐。吐血。上吐下泻。2.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。
珠:1.珠子:珠宝。夜明珠。2.(珠儿)小的球形的东西:眼珠儿。泪珠儿。水珠儿。滚珠儿。3.姓。
玑:1.不圆的珠子:珠玑。2.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:玑衡。
“口吐珠玑”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来说,它形容一个人说话或写作时语言优美、内容珍贵,就像吐出珍珠宝玉一样。比如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的比喻讲解古诗,学生听得入迷,这时候可以说:“张老师一开口便口吐珠玑,把晦涩的古文讲得像故事一样有趣。”
有人可能会问: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正式场合吗?其实不然。朋友聚会时,如果某人突然用幽默又贴切的段子化解冷场,旁人也可以笑着夸他:“你这张嘴真是口吐珠玑!”这说明无论是严肃讨论还是轻松闲聊,只要语言精彩且有价值,都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。
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:这个成语和“妙语连珠”有什么区别?两者虽然都形容言辞精彩,但“口吐珠玑”更侧重内容的质量,强调珍贵如珠宝;而“妙语连珠”更强调语句的连贯与密集。比如辩论赛中,辩手既能快速反驳对手又能句句切中要害,这时候说“她全程妙语连珠,结束时又口吐珠玑,彻底征服了评委”会更精准。
个人认为,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必拘泥于传统场景。比如看到自媒体创作者用简练金句解读社会现象,完全可以说“这个博主每条视频都口吐珠玑”。不过要注意避免滥用——如果只是普通对话就硬套成语,反而会显得刻意。真正的好语言应该像珍珠自然形成,既有内在价值,又让人感觉舒适自然。
最后想提醒的是,语言的美感固然重要,但真诚才是根本。就像有位作家说的:“与其费心雕琢华丽的句子,不如先保证每个字都来自真实感受。”毕竟再漂亮的言辞,若没有真实内核支撑,终究只是表面装饰。当我们既追求表达的精妙,又保持内心的诚恳,或许才能真正做到“口吐珠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