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kǒu
  • shì
  • xīn
  • fēi

基本信息

成语拼音:kǒu shì xīn fēi

成语解释:心口不一致;口上说一套;心里想一套。形容心口不一致。

成语出处:晋 葛洪《抱朴子 微旨》:“口是心非,背向异辞。”

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
成语词性:联合式;作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

繁体字形:口是心非

英文翻译:say yes and mean no

口是心非的意思

口:1.嘴。2.出入通过的地方:门口。海口。3.特指港口。也特指长城的关口:转口。出口转内销。口外。古北口。4.行业;系统;专业方向:对口支援。文教口。专业不对口。5.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:碗口儿。瓶子口儿。6.指人口:户口。拖家带口。7.指口味:口重。8.破裂的地方:裂口。疮口。9.刀剑等的锋刃:刀卷口了。10.骡、马、驴等的年龄(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):这匹马六岁口。11.量词。用于人,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:三口人。一口猪。两口缸。

是:1.对;正确(跟“非”相对):一无是处。自以为是。实事求是。你说得极是。应当早做准备才是。2.认为正确:是古非今。深是其言。3.表示答应的词:是,我知道。是,我就去。4.姓。5.指示代词。这;这个:如是。由是可知。是可忍,孰不可忍?。是日天气晴朗。6.联系两种事物,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、属性:《阿Q正传》的作者是鲁迅。节约是不浪费的意思。7.与“的”字配合使用,有分类的作用:这张桌子是石头的。那瓶墨水是红的。我是来看他的。8.联系两种事物,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“是”后面所说的情况:他是一片好心。咱们是好汉一言,快马一鞭。院子里是冬天,屋子里是春天。9.表示存在,主语通常是表处所的词语,“是”后面表示存在的事物:村子前面是一片水田。他跑得满身是汗。10.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或动词,连用两个这样的格式,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,不能混淆:去年是去年,今年是今年,你当年年一个样哪!。说是说,做是做,有意见也不能耽误干活儿。11.在上半句里“是”前后用相同的名词、形容词或动词,表示让步,含有“虽然”的意思:诗是好诗,就是长了点。东西旧是旧,可是还能用。我去是去,可是不在那儿吃饭。12.用在句首,加重语气:是谁告诉你的?。是国防战士,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,咱们才能过幸福的日子。13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凡是”的意思:是有利于群众的事情他都肯干。14.用在名词前面,含有“适合”的意思:他想的很是路。这场雨下的是时候。东西放的都挺是地方。15.用在选择问句、是非问句或反问句里:你是吃米饭是吃面?。他不是走了吗?。你是累了不是?⑾(必须重读)表示坚决肯定,含有“的确、实在”的意思:我打听清楚了,他那天是没去。这本书是好,你可以看看。

心:1.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。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,稍偏左方,呈圆锥形,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,内部有四个空腔,上部两个是心房,下部两个是心室。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。也叫心脏。2.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、感情等:心思。心得。用心。谈心。一心一意。你心想到哪里去了?3.中心;中央的部分:江心。圆心。重心。4.二十八宿之一。5.姓。

非:1.错误(跟“是”相对):是非。习非成是。痛改前非。2.不合于:非法。非礼。非分(fèn)。3.不以为然;反对;责备:非难。非议。无可厚非。4.不是:答非所问。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。5.前缀。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,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:非金属。非晶体。非司机。6.不:非同小可。非同寻常。7.跟“不”呼应,表示必须:要想做出成绩,非下苦功不可。8.一定要;偏偏:不行,我非去!9.不好;糟:景况日非。10.指非洲。

成语评论

口是心非”这个词,字面意思就是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致。比如朋友问你“这件衣服好看吗?”,你嘴上回答“挺好看的”,心里却嘀咕“这颜色也太土了吧”。生活中这种场景是不是很常见?

有人可能会问:为什么人会出现口是心非的行为?其实这背后藏着很多小心思。比如同事兴冲冲给你看他写的方案,你明明觉得漏洞百出,却还是说“挺有创意的”,这时候的“口是心非”可能只是为了维持关系和谐;再比如父母对孩子说“考多少分无所谓”,但心里其实比谁都紧张,这种“谎言”里包裹的是爱和期待。

口是心非算虚伪吗?我倒觉得不能一刀切。比如医生对重症患者说“很快会好起来的”,这种“心口不一”反而成了支撑患者的力量。关键要看背后的动机——是出于善意保护,还是纯粹为了欺骗?就像炒菜放盐,适量调味可以接受,但放多了肯定会齁嗓子。

现在年轻人常说“糊弄学”,其实也是口是心非的变种。比如开会时领导问“大家有意见吗?”,你明明觉得方案有问题,却回答“都挺好”,转头在小群里疯狂吐槽。这种集体默契式的“心口不一”,既是对现实的妥协,也成了职场生存的润滑剂。

不过硬币总有另一面。当口是心非成为习惯,就像戴着面具跳舞,时间久了可能连自己都分不清真假。就像电视剧里常有的桥段:夫妻俩表面说着“我理解你”,背地里却积怨越来越深。所以老祖宗说“日久见人心”确实有道理——伪装或许能赢一时,真诚才能走得长远。

在我看来,口是心非就像生活中的“滤镜功能”,偶尔用用无伤大雅,但要是全天候开着美颜模式,反而会错过真实世界的色彩。下次想说违心话时,不妨先问自己:这句话是保护壳,还是遮羞布?是润滑剂,还是隔心墙?答案可能就在这一念之间。

口是心非的造句

  1. 造句 一切礼节,都是为了文饰那些虚应故事的行动、口是心非的欢迎、出尔反尔的周到而设立的;假设有真实的友谊,这些虚伪的情势就该一概摈弃。莎士比亚 
  2. 造句 人,总是多面性的。有时候可能口是心非,有时候可能心口一致,在于用心体会。但是,并不所有的人都不值得信任,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自己用心对待。因为人心会随着变化而改变。懂得了为人处事,一切都将迎刃而解。
  3. 造句 口是心非之人在现实中并不鲜见。
  4. 造句 这家伙说一套,做一套,典型口是心非的偽君子。
  5. 造句 这事你要答应就得真心诚意,容不得你口是心非,随意应付。
  6. 造句 脾氣很壞。但經常掩飾。這就是口是心非!
  7. 造句 这个人一贯口是心非,当着你说好话,背是里却打你的坏主意。
  8. 造句 一个正直的人,不可以在压力下口是心非,或者是看风使舵。
  9. 造句 对口是心非的人,千万别相信他。
  10. 造句 他这个人不诚恳,口是心非。